复合微纳光纤器件的理论建模与应用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成电路特征尺寸日益减小,使其工艺特征尺寸也从最初的毫米量级发展到如今的纳米量级——越来越接近电学物理的极限尺寸。传统的电学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化空间遇到了瓶颈。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大带宽以及高速率通信的需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如何尽快突破传统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瓶颈成为了科研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微纳光纤作为微纳光子器件中最基本的传输单元,由于其强光场束缚、大比例倏逝场、大波导色散、弯曲半径小等优良特性,在微纳尺度下光信号的产生、耦合、传输、谐振、放大、调制、传感等研究领域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由于材料和结构单一性的限制,仅仅依靠二氧化硅微纳光纤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微纳光子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解决微纳光纤结构和材料单一性的问题,使微纳光纤具有更为丰富的功能特性,对满足更多微纳光子器件的实际需求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微纳光纤结构功能化与材料功能化相结合,提出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复合微纳光纤器件,并将其应用于微纳光纤全光调谐技术以及微纳光纤温度传感领域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微纳光纤光学的传输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从求解Maxwell方程组入手对微纳光纤的基本传输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推导,研究了不同直径微纳光纤的表面倏逝场分布。以耦合模理论为基础结合光束传播法对微纳光纤的耦合机理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不同耦合条件下的侧向耦合特性,为微纳光纤耦合型结构器件的制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了微纳光纤锥形过渡区域的模式传输特性,锥形过渡区域的导模方程,对绝热条件以及锥形过渡区域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详细总结了微纳光纤的损耗问题,为设计与制作光学性能良好的微纳光纤器件提供理论指导。2、研究了石墨烯复合微纳光纤全光可调器件。首先详细介绍了低损耗微纳光纤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了石墨烯对微纳光纤倏逝场的影响。接着对比了石墨烯转移到微纳光纤的不同方法。最后提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微纳光纤结构的全光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为了优化制造工艺,提高调谐效率,采用三明治结构的石墨烯复合微纳光纤。当高功率泵浦光对器件的调制区域进行外部照射时,石墨烯的欧姆加热可以有效地改变微纳光纤的折射率。最终得到的谐振波长漂移的调制效率为0.856 pm/mW。与只结合底层石墨烯薄膜的微纳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结构相比,该结构谐振波长漂移的调制效率提高了6倍。值得注意的是,其谐振波长的红移量可以超过一个自由光谱范围,这意味着器件的谐振波长可以在透明窗口的范围内调整至任意波长。同时,该器件的有效尺寸约为7.31×8.66 mm2,比其它已报道的基于光纤系统的全光可调马赫曾德干涉仪小几个量级。3、研究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微纳光纤温度传感器。介绍了PDMS的一些基本特性以及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接着介绍了一种基于覆盖型PDMS复合微纳光纤环形谐振器的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基本传感单元为微纳光纤环形谐振器,因此通过散射矩阵模型分析了微纳光纤环形谐振器的传输特性与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该器件的传感区域将两片PDMS薄膜与微纳光纤相结合形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覆盖型PDMS复合微纳光纤。PDMS较高的负热光系数保证了该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达-75.78 pm/oC)。最后提出并介绍了一种基于包裹型PDMS复合微纳光纤环形谐振器耦合马赫曾德干涉仪的温度传感器。该器件的直臂完全包裹在PDMS中,从而形成器件的传感区域。该器件有效面积约为12.59×3.01 mm2。通过散射矩阵法建立了该器件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了各个参数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由于PDMS的热光系数较高,器件的传输光谱将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蓝移。同时,该器件可以在两种不同的环境(空气和液体)中分别对温度进行有效的监测。此外,PDMS不仅可以作为热敏材料,还可以防止传感区域受到周围物质如灰尘、湿度和划痕等因素的影响,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4、讨论了基于液体封装复合微纳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研究。介绍了微纳光纤模式干涉仪的传输特性,通过分析器件参数对其传输特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微纳光纤模式干涉仪的传感特性。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液体封装复合微纳光纤模式干涉仪的温度传感特性。由于去离子水具有较高的负热光系数,保证了该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达-258.73 pm/oC)。同时液体封装的方式对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其避免因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形变,大大提高了器件的机械稳定性。
其他文献
数十年来积累的大量有关中微子震荡的实验数据绝大多数都完美地符合三种味道的活跃中微子1。但仍有少数实验结果暗示着存在超出标准模型2的物理。最初的异常实验结果来自LSND——在纯粹的反μ子中微子的束流下,发现了反电子中微子信号。LSND异常的一个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存在第四种中微子振荡,其震荡参数?m2大概处在1 e V2附近。然而CERN的LEP上的Z玻色子衰变实验表明,只存在3种质量小于Z玻色子一半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论文是关于汉日同形词习得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进行实验来解决以下课题:第一、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汉日同形词的习得过程中,母语的影响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第二、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母语的影响是否有区别。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定量分析法。首先,参照先行研究中国内外关于汉日同形词的定义和分类,提出本论文对于汉日同形词的定义。然后,围绕汉日同形词的误用研究展开分析。先行研究多依据
基于核力介子交换图像建立的协变密度泛函(CDF)理论,包含相对论平均场(RMF)模型和相对论Hartree-Fock(RHF)近似,在描述原子核多体系统性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经成为研究原子核结构特性的重要理论平台之一。在CDF理论中,一般通过拟合原子核与核物质的粗块性质来确定介子-核子耦合常数,从而得到所谓的有效相互作用,即有效核力。然而,基于不同物理考虑所得到的有效核力在应用于原子核结构特
学位
本论文主要包括130,131Ba高自旋态结构研究和87Zr低位激发态寿命测量的最新成果。在65 MeV束流能量下,通过熔合蒸发反应122Sn(13C,5n)布居130,131Ba原子核的高自旋态。利用γ探测阵列GALILEO、带电粒子探测阵列EUCLIDES和中子墙阵列组成的测量系统列进行γ-γ-γ符合和粒子-γ符合测量。基于实验获得的符合数据,大幅度扩展了130,131Ba的高自旋能级纲图。在1
原子核物理是重要的物理学基础学科,并与天体物理、宇宙起源、天体演化等密切相关。不稳定核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是核物理发展的前沿之一。从现实核力出发的ab-initio方法是理论核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从Bonn核力出发,详细讨论了Dirac-Brueckner-Hartree-Fock方法对核物质的研究。DBHF考虑短程关联效应可以基于裸核子-核子相互作用描述核物质的饱和性质,然而非相对论BHF计算的结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