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吸气耦合吸附式叶片优化设计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R87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附式压气机技术是提高压气机负荷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借助最优化方法和数值分析手段,对吸附式压气机叶片设计进行了探索,并就吸气参数对任意回转面叶栅流动及组合吸气对叶片通道内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高效、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片设计积累了经验。首先,建立了吸附式回转面叶型优化设计软件平台,将基于并行遗传算法的数值优化技术与任意回转面叶栅流场计算相结合,实现吸附式叶型自动优化设计。利用NUMECA软件进行吸附式三维叶片数值计算,并将流场计算结果与自编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其次,提出吸附式压气机叶片设计的基本流程,以低转速、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转子叶片为例,进行S2流面通流设计、吸附式回转面叶型设计和三维叶片优化设计。考虑到通流设计中损失模型的重要性,采用优化方法建立吸附式叶型初始损失模型,并通过迭代设计,应用三维流场计算结果提供S2流面通流计算损失模型,提高了S2流面流场计算精度;采用准三维方法进行吸附式回转面叶型设计,将叶型参数和吸气参数均作为设计变量,综合考虑二者变化对回转面叶栅流场的影响,实现二者的耦合优化设计;进行吸附式三维叶片优化,实现了叶型积叠线的弯掠设计和对子午面流道的修改。根据上述思路设计得到吸附式压气机转子叶片,在229m/s的叶尖线速度下设计点压比为1.63,效率为0.965,实现了高气动性能。再次,研究了吸气参数对任意回转面叶栅流动的影响,得出与平面叶栅一致的结论。通过端壁周向开缝,研究了组合吸气对转子通道内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进行端壁吸气可以改善叶片端壁区流动,抑制流动堵塞,但可能导致吸力面附面层局部分离,带来额外损失。最后,探索了吸附式静子叶片设计方法。采用准三维方法设计得到的静子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损失偏大,与转子匹配后级效率偏低。合理地进行静子端壁吸气可有效抑制角区分离,改善端壁区通流能力,提高压气机级的总体性能。由于静子叶片通道内三维流动较强,需要进一步采用三维设计方法改进设计。
其他文献
该文对分区嵌套网格方法和中心格式的高分辨率修正进行了探讨,开发出一套求解复杂流动的计算程序.采用Jameson有限体积中心格式空间离散三维可压非定常N-S方程组,显式多步Run
近年来,引力波探测、表面科学工程、极紫外光刻等前沿领域的迅猛发展,对双频激光干涉仪测量分辨力的需求已从纳米、亚纳米量级提升至数十皮米甚至皮米量级。面对101-100量级测量分辨力需求的新挑战,传统的基于周期/频率/时间差测量的双频激光干涉信号处理方法其测量分辨力难以突破0.1 nm,而近年来日益被重视的正交锁相放大式信号处理方法,尽管其理论上可达到1pm的位移测量分辨力,但是一方面其理论误差模型尚
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桥梁的美观,还会降低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使混凝土桥梁存在潜在的危险,降低耐久性.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专业人员在进行桥梁养护的过程中要注意
该文采用N-S薄层近似方程与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对二维湍流流动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方程的空间离散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通量采用Roe格式计算,时间推 进行采用
论文以高效气气掺混技术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混合RANS/LES方法、纳米粒子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和PIV技术研究了被动混合增强部件—矩形波瓣混流器下游的流场结构特性和掺混
期刊
本文以空间站制品下行任务为背景,对货运飞船和制品返回舱的最优返回轨迹以及制品返回舱六自由度的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全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研究了航天器弹道式再入的运动
该文结合"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的开发,对并行工程环境下涡轮机叶片精铸模电极的计算机辅助与制造方法进行了探讨,开发出一套基于UGII软件平台的涡轮机叶片
航空发动机是一类非常复杂的高度非线性系统,作为控制系统设计对象的发动机数学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发动机控制是一类非标准H控制问题。该文以涡扇发动机为对象,以
地层的电各向异性是电法测井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能力的提高,系统研究和探测地层的电各向异性成为可能。感应测井是测量地层电各向异性的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