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破体为文论——以其碑志文体为中心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070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体是我国古代文章写作的重要现象。本文以韩愈古文为分析对象,立足文本,实证分析,旨在厘清韩愈破体的表现特征、实质、原因、内涵、意义和影响。并试图由点到面,管中窥豹,审视古代文章的破体现象,考察破体在整个文体发展史中的意义及其在应用文章向审美散文递变中的作用。 全文共分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前言部分,简述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现状、论证视角及论证指向。 正文按照逻辑顺序分为五章。 第一章:破体为文浅说破体为文,是指作者在进行某一种文体写作时,突破该文体的一些体裁规范,或者重新调整体裁系统内部的各种构成要素,或者大胆借鉴、吸收其他文体的表达手法,使该文体在表现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文体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破体的实质是变化创新。 第二章:破体为文的典型个案——韩愈的碑志文体写作碑志文是传统礼仪文化的产物。韩愈以前的碑志文程式统一,用骈俪语,对死者多形容夸饰,风格典雅庄重。韩愈的碑志文在程式、语体、体式、风格诸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他反程式,加大对墓主个性的书写,把碑志作得如同传记;又散体作铭,突破单一叙述,参之以议论、抒情、描写、虚构等表现手法,进行文体嫁接和移植,使碑志文像杂文、像祭文、像小说,风格多样。韩愈碑志文破体的特征是有大法而无定法,是昭体(常)与晓变(变)的结合。其典型表现是文体内部支配性规范移位。韩愈的破体成就了一批名作,也给碑志文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章:破体为文在韩愈其他文体中的体现除了碑志,韩愈在赠序、传记、杂记、论说、哀祭等文体中皆有破体。 第四章:韩愈破体为文原因初探其一,时代环境(文化氛围、政治改革、学术背景和审美风习)的影响制约;其二,文体自身的辩证发展;其三,作家个人要摆脱原有规范的束缚,另立格局。 第五章:韩愈破体为文的内涵、意义及影响韩愈破体为文的内涵是以文为笔,在实用文章写作中引入纯文学笔法,从而使应用文大大增强了文学性,具有了吟咏情性的功能,但他的破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用文的实用性。从散文史上说,韩愈的破体为文,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一个新时代,确立了散文的文学史地位,并奠定了此后散文发展的方向和范式。 结语部分,总括全文主要观点,并引申描述文体的发展流变与破体之间的关系。文体的发展昭示了破体的必然,破体又推动文体向前发展。文体流变的通常表现是边缘进入中心,支流变成主流,支配性规范移位。变体对常体的不断替代,让文体发展生生不息,时出新貌。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徐志摩文学创作中自由精神的根源、创作的动力源泉和自由之美的呈现。  第一章探析徐志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自由精神的思想根源。  徐志摩自由精神的核心是
洪炎生活在南北宋之交,是江西诗派早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既有其时代与流派特色,又有他自身鲜明而又独具的特点。有关洪炎生平的记载仅存于前人的诗话与笔记中,且多为零
目的:了解国内食品实验室的三聚氰胺的检测能力和水平,识别实验室间存在的差异,帮助相关实验室掌握三聚氰胺检测的关键技术,督促其保持和提高三聚氰胺的检测能力。方法:采用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其原因,首先老年人用药品种多而杂,易发生不良反应;其次,老年人所患的多为慢性疾病,故用药时间长,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中毒,损害人体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最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比较差。  老年人用药和成人用药有所不同,应遵循以下五原则:  1.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要保证
刘明军(华西证券金融产品评价中心负责人):  QDII投资方向  投资QDII基金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关注?第一是投资方向,究竟是投资股市还是投资债券市场,是投资能源、房地产、农产品还是投资黄金,投资方向决定了收益和风险。第二是目标市场,投资全球还是某个区域,比如说有金砖四国,有新兴市场,还有很多细分市场。第三是基金管理人员投资管理水平,要关注其A股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海外的能力,这牵涉到团队的实力和背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本文主要运用“帕里一洛德理论”来分析、研究元明小说、戏曲中的套语。所谓“套语”,指作品中经常重复出现的词组和语句,或者一些惯用的表达方式。这些套语往往源于前代的诗词
近年来“中国风”将传统民族服饰以一种现代性的面目推回到人们面前,中国服饰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亮丽演出俨然成为了时尚界的热门话题。“中国风”意味着一种具有中国化风格、
汉语词汇自产生以来就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语言面貌,明清时期介于中古与近古的转变过度阶段,独特的历史时期赋予该时期语言独特的面貌,其词汇既有对中古
本文通篇从地域性文化特点出发,以萧红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文本,在创作思想、女体写作、民俗意象三个方面较为系统的重新阐述了萧红小说的文化意蕴。第一部分分析萧红对鲁迅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