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校校园内(校园内)和西宁西山(西山)采集健康完整的早熟禾植株,采用组织研磨法分别分离出13、10株内生真菌,回接实验验证其均为内生菌。通过对校园内、西山早熟禾植株的根、茎、叶的检测发现其不同的部位带菌率各不相同,茎部带菌率最多,根部几乎没有,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带菌率的部位:茎>叶>根。通过发芽实验、促生效应实验筛选出具有较强促生效果的早熟禾内生真菌菌株,编号为菌株ZH-I,其分离自校园内早熟禾的茎部。在综合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中心组合设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菌株发酵工艺的研究发现,获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淀粉25g·L-1,蛋白胨6g·L-1,氯化钠2.5g·L-1,硫酸镁0.5g·L-1,初始pH为6。最佳的条件为:发酵温度25℃,接种量6块,摇床转速160 r·min-1、装液量100mL、发酵时间6d。根据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环境,进行实验重复5次,得到的生物量是9.95±0.01g·L-1。在发酵动力学中根据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干重、pH的变化、溶氧量的变化,可以判断菌株ZH-I的菌丝发酵终点是6d。配置好的菌丝干重浓度为7g·L-1、8g·L-1、9g·L-1、10g·L-1的菌株ZH-I发酵液浸泡早熟禾种子后,同时以无菌水浸种做对照,菌株ZH-I菌丝干重浓度在9g·L-1时对早熟禾种子的萌芽率和芽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以浸种、包埋、灌根三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将早熟禾内生真菌ZH-I接种到早熟禾的无菌种子中,三种接种方式都对早熟禾植株的株高、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表现出一定的促生作用。其中以包埋接种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其次是浸种,最后为灌根。共培养对植株的株高、鲜重及干重均表现出一定的促生作用。在共培养中对株高和鲜重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对植株的茎干重和根干重差异不显著,可能是植株的茎干重和根干重重量较低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