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SME+D2)与D2标准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GC)在全球仍然是一种难以有效治疗的具有挑战性的疾病[1]。手术治疗是潜在可治愈的进展期胃癌唯一的治愈选择和长期疾病控制的最佳机会,但复发率和相关疾病特异性致死率仍然很高[2-6]。D2胃切除术是可治愈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推荐手术[7-8]。日本学者以胚胎学以及膜解剖为理论提出了应用于胃癌手术的基于D2胃切除术的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Systematic Mesogastric Excision,SME)[9-12],已有的基于该理论的相关研究证明了其在远端胃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目前尚缺乏基于膜解剖理论下的SME+D2手术应用于全胃切除术的研究。本中心根据已有的研究,启动了这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SME+D2应用在了腹腔镜全胃手术中,我们旨在阐明在胃癌手术中应用SME+D2手术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目的:评估SME手术应用于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比较SME+D2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与标准D2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纳入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拟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SME+D2组和D2组。按照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两组患者进行围术期准备与管理。术中SME+D2组采用腹腔镜下SME+D2全胃癌手术方式,D2组采用腹腔镜下标准D2全胃癌手术方式,两组均在上腹部的正中做切口,采用相同的体外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以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最终纳入SME+D2组40例,纳入D2组43例,主要观察的临床指标有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中不良事件(Intraoperative adverse events i AE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短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胃瘫、术后梗阻。结果:最终共纳入了83例患者,SME+D2组40例,D2组43例。两组患者的术前的一般临床特征资料没有明显的统计学上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术中不良事件i AES分级评价显示SME+D2组能显著减少手术的术中损伤,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和严重程度都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2组相比,SME+D2手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E+D2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30.53±4.56)个,多于D2组(28.40±6.11)个,但是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2组相比SME+D2组的术后首次排期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术后并发症未出现明显差别(P>0.05)。结论:本研究中SME+D2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减少及术中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降低,但是在淋巴结清扫方面两组未表现出明显差异。SME+D2组相较D2组,患者能够更早的术后排气。两组在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我们认为SME+D2的腹腔镜手术充分利用了外科解剖学和胚胎学的优势,实现了原发肿瘤和胃肠系膜的整体切除,减少了术中损伤,有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证明了SME+D2手术是一种安全高效有可行性的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脑蛋白水解物-Ⅰ(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I,CH-I)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小鼠认知和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昆明小鼠70只,通过Y迷宫淘汰学习能力特别差的小鼠,剩余60只,随机选择10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其余5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结合尾部放血法建立Va D小鼠模型,Sham组仅分离双
目的:通过研究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人T细胞淋巴瘤细胞(Jurkat、HuT 78)PTEN基因表达和AKT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探讨二氢青蒿素抗T细胞淋巴瘤的作用。方法:按照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培养人T细胞淋巴瘤细胞Jurkat细胞和HuT 78细胞,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选取生长状态良好且无污染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使用二氢青蒿素分别干预Jurkat细胞和HuT
研究目的:取退变髓核组织和非退变髓核组织进行SA-β-Gal染色,观察其染色情况。通过分离大鼠髓核细胞,体外进行原代髓核细胞的培养并利用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诱导髓核细胞衰老,探讨营养缺乏与髓核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检测HIF-1α的表达含量明确髓核细胞衰老和HIF-1α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取人体退变髓核组织和非退变髓核组织进行SA-β-Gal染色。取200-250g的雄性大鼠的髓核组织,分离
目的:总结94例中草药相关肝损伤患者的一般特征、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特点,统计分析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对中草药安全性的关注,以期减少中草药治疗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1)收集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9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中草药用药史、合并的基础疾病、吸烟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肝组织病理、治疗用药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在该神经所支配的范围内出现了诸多方面的障碍。NLRP3可检测到各种微生物基序和内源性危险信号,从而导致炎性小体的形成。本课题研究使用NLRP3基因敲除小鼠来构建外周神经损伤模型,旨在更深一步的探索NLRP3炎性小体是否参与外周神经损伤疾病,及其在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中的作用,为更好的探索外周神经损伤及修复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本研究选用C57BL/6野生型小鼠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钴铬(cobalt–chromium,Co Cr)合金支架腐蚀产物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为心血管支架在体内不良反应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意义,建立更为完善的临床方案和诊疗标准。方法:(1)通过文献筛选出Co Cr纳米粒子(NPs)模拟Co Cr合金支架腐蚀产物,并使用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模拟血管内膜。(2)通过查阅文献,确定使用超纯水配制浓度为2mg/m L的Co Cr NPs混悬
目的:作为一种感受疼痛的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TRPV1)主要表达在哺乳动物的外周感觉神经元中。虽然TRPV1是一种典型的感受伤害性热(>40℃)的分子传感器,但其热激活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多元醇是分子中含有不同数量羟基的化合物,其作为渗透剂,具有稳定蛋白质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多元醇稳定蛋白质的能力随分子体积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稳定性与渗透浓度呈线性相关。鉴于此,我们提出多元醇通
背景与目的尽管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总体生存率已达80%-90%,但仍有15%-20%的ALL患儿出现复发。复发的根源之一是微小残留病(MRD)存在,为有效清除MRD,提高ALL患儿长期无病生存率,本课题组前期体外研究显示胞壁酰二肽-抗CD10偶联物(MDP-anti CD10偶联物)具有靶向及免疫增强作用,为进一步验证体内抗白血病作用,故本实验通过建立ALL裸鼠模型,采用不同给药方式、
研究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某三甲医院,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检查显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33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匹配无认知障碍的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探讨PPI用药和认知功能的关系。(2)收集2018年12月到202
研究目的:在中老年人群中,睡眠紊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而且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突触核蛋白病。睡眠紊乱是突触核蛋白病的临床前表现之一。突触核蛋白病是由脑内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的异常沉积导致的,脑内的过度沉积的α-syn又可反映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总的α-syn下降上。然而截至目前,睡眠异常和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