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促进农民增收?——基于CLDS微观数据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农村地区生产经营风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低、融资成本高,使得农村金融服务效率难以与城市媲美。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在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上愈发受到关注,其依托大数据与互联网,因而被视为能破除农村金融时间、地域短板的有效手段。但这一新现象是否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至今还没有可靠的定量结论。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本质上还是考虑成本和收益的金融服务,需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将其与财政转移支付及贫困补贴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帮助农民获得有效融资,但对于金融素养较低的农民来说,自身有效需求不足、金融资源低效利用,也进一步导致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本文聚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探讨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促进农民增收,及其作用机制。这对我们后续强化数字普惠金融体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当下重点关注的共同富裕路径强化也有借鉴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相关文献已有了丰富的积累。整体而言,既有研究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所带来的系列经济成果,但在农民增收的问题上,还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一是相关文献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时,忽视了农民自身教育水平对其融资利用率的影响,未考虑到部分即使获得融资渠道也难以提高收入;二是相关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的混淆,将其与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贫困救助挂钩,而忽略了其作为金融所要遵循市场规律的本质;三是现有文献较少提及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监管手段,鱼龙混杂的各类新型数字普惠金融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了金融低效利用与农民自我排斥。在研究方法上,相关文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对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测评往往只包含传统的信贷、储蓄等服务,而忽略了包括保险、支付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并不能很好反应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二是现有文献较多集中于省级层面或某一区域,利用宏观数据研究微观农民个体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选用微观层面的全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并将其与宏观层面的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合并进而构造混合截面数据,通过最小二乘估计及分位数回归验证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关系,并构建逐步回归模型,通过金融素养、创业选择和农业专业化三个维度,进一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异质性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强度差异。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影响,且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升高时,中间收入阶层的农民受益最大;(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促进金融素养、创业以及促进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来提高农民收入;(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与农民自身人力资本有关,低教育水平(未上过学或小学)及高教育水平(中专及以上)的农民获益更大。以上结论都证实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存在促进作用,但其效应也受农民个体教育水平差异影响,因而需要继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强化其在农民金融素养、创业、农业专业化以及收入水平提升的作用,并且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认知水平的提升,同时要注重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完善与平台有效审核监管,使得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进一步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外部性、平台性、通用性等特征,是一个多领域技术交叉融合的技术,能够为其它技术的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是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目前各国政府也针对共性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我国政府也明确了共性技术发展的核心地位。相应地,共性技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决定着共性技术研发绝不是单独某一研发主体就可以实现,跨组织合作已经成为共性技术研发的主要模式。现有研究虽然对
学位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不仅给全球的经济注入新动能,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其中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进步前沿领域的新兴技术,正在构筑新的竞争优势。2021年2月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价值。企业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主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而研发正
学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消费市场不断发生改变。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与不断涌现的竞争者,思念多年来以“产品与渠道称王”的营销理念在互联网新媒体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冲击下显现颓势,如何保持、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企业规模是摆在思念食品有限公司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实行品牌重塑,打造品牌资产获取新消费者认可成为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打破困境的不二法门。本文通过梳理思念食品品牌营销现状,全面搜集和分析思念食品品牌活化战略
学位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已处在巨大的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还处在世界分工体系的中低端,而分工地位的提升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面临着重重困难。制造业是我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规划对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增强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制造业企业却面临着质量效益低、结构不合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
学位
在经济发展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服务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企业破除发展瓶颈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普遍共识。但服务化转型知易行难,诸多企业转型过程中遭遇服务化困境,甚至服务化失败,最终不得不去服务化。究其原因,制造与服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关系,由此服务化转型也变得复杂。理论研究对于制造与服务的关系认知也不统一,主要分为“冲突观”和“互补观”。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问题:“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过程机制是什么?”
学位
数字经济背景下,外部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致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让数字经济助力微观经济体的发展,我国将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相关政府单位积极发布并落实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以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面临的必选项,然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对数字化进行了投资却没有获得所期待的创新绩效增长,尤其是新产品开发绩效,学者们称这种现象为“数字化悖论”。在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多数学
学位
自2004年实施《最低工资规定》以来,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出现大幅度提升。最低工资制度最初建立的目标是为了使低技能劳动者能够拥有获得合理收入的权利,但不断提高的最低工资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挑战,对劳动力就业造成显著影响。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的上涨会加快企业对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变。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会对就业产生替代效应和促进效应
学位
国家基于经济发展现况,提出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一体化建设,指明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国内现状正趋向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合作共赢的观念已经成为各区域间的共识,区域合作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的本质是区域间知识的传播,其过程是将不同创新主体和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整合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知识研发、技术产生、技术应用与转移。企业间合作创
学位
新一代职场人逐渐成为当代职场的中流砥柱,他们对更具人文关怀和包容的领导方式较为渴望,表达出对与领导进行互动与沟通的重视。领导幽默行为因其打破沟通障碍、缓解工作压力和让人开怀的作用在众多领导方式中脱颖而出,受到新一代职场人的欢迎,也受到业界与学界的共同关注。以往研究大多从个体层出发探讨领导幽默行为的积极作用,较少探讨领导幽默行为对团队层结果的影响。领导的幽默行为是否会对团队结果产生积极影响,如何产生
学位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为了保证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顺利完成目标,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环境规制政策,全面推行发展绿色经济,使发展建立在保护环境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进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