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和干燥环境诱导下小鼠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因子的初步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相关干眼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蒸发过强型干眼与水液缺乏型干眼均占有一定的比例。睑板腺功能障碍作为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主要病因,睑板腺受神经、激素等因素的调节,亦与糖尿病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观察高血糖和干燥环境模拟糖尿病相关干眼的动物模型,观察小鼠睑板腺组织中可能引发功能障碍的相关因子的表达,以期为研究糖尿病相关干眼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或干预措施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00只SPF级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体重18-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Nor组),糖尿病组30只(DM组),干眼组20只(Dry组)和糖尿病干眼组30只(DD组)。1.利用腹腔注射质量分数2%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实验性糖尿病模型(DM组)30只,每周监测血糖,每4周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测,饲养16周后处死动物,取睑板腺组织,对比Nor组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油红O染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睑板腺组织中相关因子的表达量,行统计学分析;2.采用环境智能控制干燥系统(ICES)制备干眼组(Dry组)小鼠动物模型20只,每4周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检测,饲养16周后处死动物,取睑板腺组织,对比Nor组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油红O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睑板腺组织中相关因子的表达量,行统计学分析;3.将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小鼠置于ICES中,模拟糖尿病相关干眼动物模型(DD组)30只。每周进行血糖监测,每4周行角膜荧光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检测。饲养16周后处死动物,取睑板腺组织,对比观察DD组、DM组、Dry组与Nor组HE染色、油红O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检测对比;TUNEL染色对比观察DD组和Nor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睑板腺组织中相关因子的表达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DM组小鼠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较Nor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DM组睑板腺导管管壁变薄,管腔扩大,腺泡膨胀。免疫组化染色睑板腺组织内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PPARγ含量表达明显增加。油红O染色大量腺泡组织内呈现油红着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M组对比Nor组,TNF-αmRNA增加,PEDF mRNA下降,PPARγmRNA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检测PEDF和PPARγ蛋白与mRNA相对表达量一致,但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Dry组小鼠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较Nor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分泌试验Dry组随时间延长,泪液分泌量减少,16W泪液分泌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导管管壁变薄,管腔扩大,管壁逐渐变为单层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睑板腺组织内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PPARγ含量表达明显增加。油红O染色显示腺泡内脂质着染,睑板腺开口末端可见脂质堆积。TUNEL提示导管上皮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i67 mRN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组、DM组、Dry组对比Nor组角膜荧光素染色,各实验组的眼表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随着病程的时间延长,受损程度加重;DM组和Dry组组间无明显差异,早期两因素共同作用会加重损伤,16周后三组间无明显差异。DD组HE染色导管管壁变薄,管腔萎缩,腺泡膨胀;免疫组化染色睑板腺组织内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PPARγ含量表达明显增加;油红O染色提示腺泡和导管内堆积脂类物质,较DM组和Dry组多,睑板腺开口末端可见脂质堆积;TUNEL提示导管上皮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mRNA、Ki67 mRNA、ADF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PEDF和PPARγ蛋白与mRNA相对表达量一致,但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1.高血糖和干燥应激联合刺激,模拟临床糖尿病相关干眼模型,导致角膜上皮损伤严重,泪液分泌量减少,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2.高血糖和干燥环境都可以导致睑板腺功能异常,但是发病机制并不相同。高血糖刺激下的睑板腺组织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加重,干燥环境下的睑板腺组织出现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导管的功能异常。在糖尿病相关干眼的睑板腺组织中不仅表现为炎症反应加重,导管功能异常,还出现睑酯分泌的增多,这些都会加重睑板腺功能的障碍,导致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发生。3.PEDF和PPARγ作为上游因子,在糖尿病相关干眼的睑板腺发病过程中,参与睑板腺组织相关因子的表达调控,与炎症反应、脂质代谢调节、细胞凋亡等相关,这为治疗糖尿病相关干眼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球性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的一种疾病,除原发的机械性损伤外,其继发损伤可带来包括脑水肿、神经凋亡、神经炎症等一些列病理损害,进一步加剧原发损伤所造成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但目前在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亟需对其发生发展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Semaphorin 3A(SEMA3A)作为semaphorin家
目的: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其引发的神经退行性变机制多种多样,例如,弥漫性轴索损伤破坏微管功能,为tau和淀粉样蛋白病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环境。轻度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占头部外伤的大部分,与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和神经退行性变相关。重复性
目的:目前国际上尚缺乏颅脑创伤(TBI)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的抗凝药因抗凝效果不佳、治疗手续繁琐及药物不良反应多而在实践中受到了诸多限制。新型抗凝剂ANV-6L15因其能靶向结合损伤部位并特异性的抑制组织因子(TF)/Ⅶ而发挥局部抗凝作用。但其在TBI中的抗凝作用疗效未知。本实验通过在体外与TBI小鼠体内验证ANV-6L15的抗凝作用,并探索ANV-6L15与微粒(MP)及T
目的:牙周炎是一组包含牙龈炎症和牙周组织破坏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目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很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血清淀粉样蛋白(Serum amyloid A,SAA)与牙周炎的关系密切,但具体的调节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借助体外原代培养的健康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和体内小鼠实验探究SAA在牙周炎症发展过程中对免疫细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多元分析方法)、扩散张量成像(基于纤维束的分析方法)研究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基因突变携带者脑组织的早期改变及其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神经眼科学评价方法评估14名Le
目的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现代白内障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PCO发生的病理基础。EMT也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关键机制,Notch信号的上调、下调或结构改变与多种
【目的】探索人工智能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阅片中的应用价值,为RVO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首先建立基于RVO患者FFA影像图片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使其自动识别并定量分析无灌注区,自动定位视盘与黄斑位置。其次利用所建人工智能模型定量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无灌注区面积与发生新生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为CRVO分型诊断提供可靠有效的预测
全面的介绍了仪表控制系统接地的分类、形式、原则和连接方法,以及在接地时应注意系统接线和电阻等。
目的:本论文旨在对比飞秒激光与传统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法对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中央角膜厚度(CCT)变化情况,评估此类患者在不同白内障手术方案下的角膜内皮功能;并探索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飞秒激光技术的最佳手术适应症,以期重新定义术前“安全区”中央角膜厚度,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本研究通过飞秒激光技术,量化撕囊口直径,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
目的:描述并分析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多样性特点。FEVR的临床表现、病变过程及遗传方式均呈多样性,且表现出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检测中国FEVR人群中FZD4、LRP5、NDP、TSPAN12、ZNF408和KIF11基因的潜在致病变异。通过更全面认识FEVR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多样遗传方式,为FEVR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好地指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