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ao2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着床和发育的关键。孕酮在子宫内膜着床准备及滋养细胞侵袭和迁移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证据证明,由于在体外授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froze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涉及到控制性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负压穿刺吸引等操作导致孕激素(progesterone,P)分泌不足,对孕早期的胚胎植入和妊娠维持产生不利影响。使得黄体期支持成为IVF/ICSI-ET治疗的患者获得和维持妊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大多数生殖中心,黄体酮、地屈孕酮等是目前胚胎移植后最常用的黄体期支持(luteal phase support,LPS)药物,持续使用至妊娠10-12周。然而,黄体支持药物的使用方案、剂量和剂型目前有争议,而且黄体支持的最佳时间和剂量大多是经验性的。
  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法下不同黄体支持药物方案对IVF/ICSI-ET结局的影响。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IVF/ICSI-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并且使用口服/阴道孕激素进行黄体支持的患者的所有数据。本研究共纳入8659个周期,根据子宫内膜准备方法的不同分为A自然周期(6505个周期)、B促排卵周期(980个周期)、C激素替代、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1174个周期)三组,其中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每组再根据黄体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亚组(自然周期(A1组)、自然周期(A2组);促排卵周期(B1组)、促排卵周期(B2组))。在此背景下,由于单纯激素替代周期(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和GnRHa降调节联合HRT的黄体支持方法一致,我们将这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合并为一组进行分析。并收集比较了这些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年龄、体重指数(BMI)、HCG日内膜厚度等)及妊娠随访记录。以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各组患者基线资料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以消除基线资料对妊娠结局的混杂影响。
  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广泛应用于黄体支持的不同黄体酮药物具有相似的效果。对于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NC)和促排卵周期(ovulation induction,OI)的患者,单独使用不同剂量的达芙通和益玛欣,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分别为68.95±1.36%(P=0.528)、61.25±1.06%(P=0.713)、11.78±1.56%(P=0.224);69.13土3.51%(P=0.613)、58.48±3.99%(P=0.569)、11.45土4.04%(P=0.620)。此外,单独使用达芙通与达芙通联合不用剂量安琪坦,妊娠结局也未显示出明显差异,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分别70.22±1.79%(P=0.511)、61.77±0.57%(P=0.952)、12.30±3.05%(P=0.141);66.87±8.65%(P=0.150)、57.67±10.87%(P=0.069)、17.33±7.94%(P=0.105)。对于行HRT和GnRHa降调节+HRT周期的患者,达芙通联合安琪坦或达芙通联合雪诺酮凝胶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60.8%,55.8%,47.9%;P=0.002)高于单独使用达芙通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
  1.临床常用的黄体酮药物和用药方案在黄体支持过程中效果相当。低剂量的孕激素可以达到与高剂量的孕激素相似的妊娠结局。
  2.对于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的患者,推荐采用单种小剂量孕激素类药物行黄体支持;而对于行人工周期内膜准备方案的患者推荐至少联合两种孕激素类药物以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目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发生率正处于增高的趋势。而当患者同时具有抑郁障碍史和NSSI行为史时,将可能有更大的自杀风险。目前抑郁障碍的发生机制尚处于研究探索中,表观遗传学机制及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养育方式等因素均可参与其中。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作为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
学位
报纸
期刊
研究背景和目的:过敏性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列21世纪应当重点研究和预防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改变,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出现增长。过敏性鼻炎是由特定过敏原刺激、特异性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机体对特定过敏原致敏后因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而发作,因此早期过敏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疾病发展,从而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皮肤点刺实验(Skin pr
学位
研究背景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作为女性中发病率排名第六,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高于80%的患者发病时诊断年龄在50岁以上。EC中位发病年龄为63岁[2]。近年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肥胖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生EC[3]。如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兼顾年轻患者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显得至关重要。目前EC的初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中,子宫内膜癌排名第四,它在50至60岁之间的女性中更为常见,并且经常在更年期之后发生。线粒体SIRT3是一种依赖NAD+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去乙酰化赖氨酸残基,SIRT3调节许多蛋白质的活性,以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能量产生和活性氧(ROS)的稳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IRT3在肿瘤生物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