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承接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依靠国内劳动力竞争优势,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发展,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随之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是否存在低估?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这一系列问题逐渐成为国际贸易间热议话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升值压力更是逐渐增大。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正式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进入长期升值阶段。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可能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出口价格优势、抑制对外贸易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会缓解国际贸易舆论的升值压力、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对外贸易企业持续发展。可见,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微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效应日益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加以分析。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党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所在。”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部门,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能否实现有效提升,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时期能否维持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重点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对内在的传递机制和中介效应进行梳理,并通过微观企业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对回归结果加以分析。由于汇率变动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贸易活动和信贷约束两大视角,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影响机制,并针对其具体传递路径,归纳整理为贸易影响路径下的进口贸易中介效应、出口贸易中介效应、自主创新中介效应、国际R&D资本中介效应,以及信贷影响路径下的资本约束中介效应、资源配置中介效应等六大中介效应。构建人民币汇率与制造业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模型,经过数理推导得到关于中介效应的理论假说。通过对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进行匹配合并,得到2005-2013年间包含企业投入产出和进出口贸易的微观企业样本面板数据,并利用该样本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现状分析。最终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抑制作用。利用处理合并后的企业样本面板数据,分别基于贸易影响路径和信贷影响路径,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相关计量模型,对前文所述及的传递路径进行逐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整体而言将会造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其中直接影响效应占18%,间接效应占82%。从贸易影响路径来看,汇率升值将会通过进口贸易和自主创新中介效应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国际R&D资本中介效应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出口贸易中介效应则无明显影响。同时,国际R&D资本在四种效应中最为显著。从信贷影响路径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人民币升值时,信贷约束上升将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直接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资本约束和资源配置中介效应的传递路径,减少无效R&D研发投入和降低行业内资源错配程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显著间接促进作用。此外,企业所在行业要素密集度、企业规模、经营水平和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异质性因素,也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不同变化规律。基于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本文以人民币升值为例,进一步梳理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特征:(1)出口效应影响微弱,进口效应日趋显著;(2)传统产业低端锁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3)低端研发资本流入,技术外溢效果微弱;(4)存在无效研发投入,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同时,还从企业、行业和地区异质性三方面,总结人民币汇率影响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特点。最后,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对主要结论进行相应归纳总结。针对未来时期,如何调整我国汇率政策,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出相关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