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杀母题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u0709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文学史上,众多文学作品通过人物自杀这一审美途径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情感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本论文针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杀者形象进行归类、梳理、解读,探索出人物的自杀原因以及自杀行为所赋予的各种意义。现实意义上的自杀和审美哲学意义上的自杀,相互区别,这是本文立论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正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本梳理。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最为突出的四类自杀者形象分别是爱情的殉葬者、伦理的沉浮者、时代的迷惘者、灵魂的沉沦者。本文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找出这四种类型的典型文本,并依次从作家的创作背景,主人公的行为、语言等方面进行文本梳理,力求阐释作品中自杀情节所折射的历史情境和文化语境。  第二部分是内涵阐释。本章第一节引出“母题”以及“自杀母题”这两个概念,并在文学范畴内,依次从自杀的社会性、心理性、象征性这三方面进行剖析,阐释自杀在这三重含义内与文学的相关性。本章第二节在前一节的基础上,把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杀母题这一子集嵌入母题之中,以三个十年为时间轴,阐述它在自杀母题内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三部分是原因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自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与作家的死亡意识有关。作家是作品的创作者,传统民族文化习俗和个人的悲剧性体验共同引发他们以自杀为母题进行文学创作。其次,作家投注在人物身上的自杀原因与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息息相关。本文从爱情、伦理、心理、社会等多重因素出发,精敲细琢,挖掘出主人公自杀的主客观原因。  第四部分是价值探讨。对人物自杀原因的探索过后,本文得出自杀母题涵盖的三重价值,依次是:深化生命自觉基点之上的价值意义、引起社会的关注与反思、构成审美上的第二空间。透过死亡,我们在自杀者身上窥视到人类社会的种种不足之处,我们便能由外到内,更好地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同时,像这样的黑色叙事也是对审美的一种补充,让我们不再沉浸在单一化的审美情趣中。  综上,中国现代作家关于自杀母题的书写无疑建构起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支,纵观整个现代文学史,自杀一直隐隐约约地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在自杀母题中,作家们提供了一种由死向生的可能性,他们并没有对死亡,对自杀的态度给出明确的答案,他们即没有肯定自杀,也没有否定自杀。现代艺术正是凭借着这股理性力量去实现人生的某种旨趣和追求,使人在精神世界获得自由和愉悦,从而超越畏惧死亡的心理障碍。
其他文献
目前,在汉语方言研究领域,西北方言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单点的方言研究,不如东部发达地区。扶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又是周秦汉唐的京畿重地,其方言在历史上对全国其它
在白居易这些卷帙浩繁的作品中,有关“胡”的作品犹如一颗遗落沧海的明珠,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白居易的涉胡作品虽只有三百余首,但这些涉胡作品在文学、史学方面却有着极高
砷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砷化物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毒性。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类的生活环境引起健康危害,砷代谢过程涉及到复杂的酶促或非酶促反应过程,近年来以砷代谢为
20世纪后半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生态危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生态思潮,生态文学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支流。其实生态文学古已有之,但它开始受到关注是始于20世纪。俄罗斯生
论文以电影叙事学、传播学为理论支点,以定性研究为主,以定量研究为辅,从新世纪小说电影改编所处的文化语境、改编者的个人风格、改编对象的文本和题材特征、改编的方法和策略切
今天“戏剧”概念在学科建设与本体性发展上遭遇的种种尴尬与不合时宜,与二十世纪初“话剧”引进后引发的一系列在“命名”事件上的踌躇、矛盾有着重大的关联。话剧制度的生
硬与不硬,对男性的影响很大。今年41岁的李先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勃起状态差了,没有以前那么硬了。他一直困惑,是不是中年男性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男性都看重硬度  性爱中,勃起硬度一直是男性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同,勃起硬度对美好性体验至关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硬度才算是所谓的“完美硬度”?国外专家将男人勃起硬度分为4级,第1级最差,阴茎有充血增大,但不能勃起,无法插入;第2级稍好,有轻微勃起,但
本文从词义入手,对《说文解字》词语进行穷尽性考察,找出其中的饮食词,并进行考释、分类,指出《说文解字》饮食词的特点,解析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论文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学位
儿童语音习得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方言儿童语音习得研究对推动儿童语音习得研究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苏省睢宁地区方言374个常用音节作为考察材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