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不及与秩序维持——湘中高山村纠纷解决的个案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纠纷是一个独具研究价值的意义点,亦是关注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国人反思的切入点,更是理解和阐释乡村社会的基点。本研究拟通过对一起乡村纠纷的分析与理解,试图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法律在乡村社会运作与实践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为乡村纠纷研究进一步深入提供典型性文本。   本研究采取田野调查和半参与式观察方法,并运用案例分析法,切入纠纷当事人的社会生存环境和生活逻辑,以此来解读当事人选择法律作为纠纷化解策略的原因和过程,同时考察当事人如此抉择之动机与后果。   本研究认为:一味选择法律作为乡村纠纷化解策略,于具体乡村语境下的纠纷当事人而言未必是理性的抉择。考察法律在乡村社会运作和实践过程并进行语境化理解后,本研究发觉法律在化解乡村社会纠纷时存在法律不及现象,即法律在村庄治理中,因其本身的特性而使其在具体适用和实施时无法有效稀释矛盾、无法完全渗入村庄生活世界和无法达成预期目的。摆脱法律不及困境的可行性路径是构建与乡村规范和村庄语境相符的双层面社会整合载体。  
其他文献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其实践变迁与效应,从来都绕不过占人口主体地位的农民阶层。近年来,对地权制度的路径选择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
1 建立省和市(地、州)救灾备荒种子贮备制度的必要性1.1 由于农业生产对气候因素的依赖性强,年度间种子产量的丰歉变幅不定,生产企业按合同制种的安排很容易产生种子畸多畸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我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还非常滞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当前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也阻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
人是社会的主体,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广大农村妇女与农村男性一样,也是农村的主体。随着改革开放、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的主体地位还通过在农业中的重要
通过在高职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建设在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体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丰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Th
本研究通过对J市个案村的实地调查,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以农田水利为介入点,研究农民的合作问题。   本文通过对水费收缴和水渠维修两个方面的考察,展示了村庄水利中农民合
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采用分段立意抽样和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3981名城市居民科学素养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男女两性在基本科学知识、科学运用能力和科学态度及精神的基本
介绍了基于Client/Server技术的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并从系统功能、网络结构、网络数据库的选择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基于C/S模式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的技术实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在西方文明的侵入下迅速衰败,梁漱溟、费孝通从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实际出发,深入探讨了农村现代化中的乡村合作问题,并试图从农村合作组
武汉现代工业技术研究院经多年研究,近期终于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水悬浮环保氯化技术。该技术属于全水悬浮环保新工艺,没有使用任何有机溶剂,不会造成环境破坏,利用该技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