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RCEP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原产地规则视角

来源 :兰州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x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多哈回合谈判屡陷困境、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持续不振,世界各国在不断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探索,尝试构建基于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体系,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选项与规则制定标准。亚太地区集合了当今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口与经济体量,自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以来,亚太地区已经相继实现了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包括2004年提出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2013年提出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2016年中国提出的“中国-东盟10+1”共同体构想、美国计划参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宣布退出之后由日本积极主导的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022年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RCEP的实施有助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对中国来说,RCEP的建成对全面促进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往来有积极作用,能使得中国和各成员国间的产业贸易更加密切,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在此背景下,探究中国加入RCEP的贸易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RCEP相关研究文献、原产地规则相关研究文献与贸易效应理论。其次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现状入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现状,先后分析了RCEP正式生效前后十二年间区域贸易网络密度变化情况、各成员国中心度变化情况,以及我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产业贸易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gin,ROO)视角,实证检验了原产地规则限制效应指数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在计算出RCEP原产地规则限制效应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RCEP原产规则属于宽松的原产规则、加入RCEP有利于我国区域内贸易发展的一般性推断。最后,运用GTAP模型对政策冲击下各成员国的宏观经济与产业产出变动做出模拟分析。在模拟研究中,本文根据实际情况与研究需要对国家(地区)和产业类别进行了设定,在情景设定上充分结合现实情况,加入了谷物和作物、畜牧业和肉制品、加工食品等敏感行业的分阶段降税,以及将印度与俄罗斯纳入RCEP的动态扩容情景,进一步说明加入RCEP给我国带来的积极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RCEP区域内国家之间拥有较为紧密的贸易网络,在2022年之前区域内贸易联系紧密程度逐渐下降,但2022年的贸易网络密度大幅上升。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长期占据贸易网络核心地位,但东盟内部的一些不发达国家难以长期以一种稳定的状态高度融入RCEP贸易网络中。就现状分析来看,我国与RCEP大部分国家产业结构趋同严重,这势必会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RCEP原产地规则将会使企业的生产区位选择更加合理,更有利于成员国发挥比较优势,减轻产业趋同导致的竞争压力;(2)实证研究表明原产地规则限制效应指数越小越有利于进出口,说明越宽松的原产地政策有利于外贸发展,RCEP原产地规则限制效应指数为3.51,与目前我国已签署的FTA相比限制程度较低,有利于我国整体贸易获益;(3)通过对四种不同方案的GTAP模拟可以发现,随着区域内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高,RCEP区域内主要经济体的福利水平、GDP以及我国对成员国的产业进出口等经济效应都有所改善,并随着对区域内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削减,所带来的正向效果更加明显,贸易创造效应更加显著;(4)随着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弱,我国从区域内国家的进口不断增加,区域内贸易被创造了出来。而我国从区域外国家的进口不断减少,区域外的贸易被转移到了区域内。因此,我国在区域内有贸易创造效应,在区域外有贸易转移效应。在相继吸收印度与俄罗斯为成员国后,我国向区域内的进口有大幅度上升,总效益也有所提高,进一步说明成员国扩容可继续提升RCEP内部国家的贸易水平。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中国加入RCEP后如何进一步提升贸易水平、扩大贸易开放提出了相关建议。中国在加入RCEP之后,应积极推动成员国扩容,主动参与规则制定,持续推动全行业的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减免,加快产业合作与结构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合作中的竞争力,实现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企业“走出去”获取战略资源、抢占国际市场的有效路径,也是企业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跨国并购往往交易规模庞大、交易程序复杂,需要合理选择并购策略以保障并购活动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在近年来的众多跨国并购案中,我国佳沃食品公司并购智利三文鱼公司因其并购策略选择欠妥、并购效果欠佳,成为一个值得商讨的跨国并购案例。因此,本文以此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并购策略选
学位
传音手机前身为2006年成立于香港的传音科技有限公司,在非洲市场上连续多年占据销量第一的位置,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日趋饱和以及其它市场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很多国产手机商纷纷瞄准非洲市场,使传音手机在非洲市场的地位有所动摇,深究是传音手机的营销战略有待优化。基于以上情况,本文的研究框架是:以传音手机在非洲市场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前人的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传音手机在非洲市
学位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并且成效卓著。其中,一项标志性的成果就是中欧班列的建设与开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中欧班列是亚欧大陆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中欧班列正式开通十余年至今,已然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国际运输线路迅速扩张,空间布局逐渐优化,班列运行不断提质增效,形成了“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发展格局。依托于中欧班列形成
学位
中国旅游业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不仅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美丽中国”形象的无声名片,也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际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但是传统以“风景观光”为主题的旅游业在众多国别的特色旅游竞争中尽显疲软,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产业融合是产业提质增效的有益选择之一。政策公文和学界研究均表明产业融合会对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谋取更多
学位
中医药及其文化起源于数千年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之中不断实践和积累,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瑰宝。因此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不仅仅关系到该产业扩大市场问题,而且还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任。步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而中医药医理和疗效也进一步得到海外社会认可。特别是新冠病毒大流行使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时,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所展现出的独特优
学位
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内陆地区的集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为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提出为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和扩大就业,要加快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综合保税区对于全面开放格
学位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逐渐认识到化石能源对未来发展所存在的局限性。目前,世界各国已将新能源技术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能源结构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光伏,作为新能源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十年,我国光伏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路快速发展,产业链已逐步成熟,我国已成为世界光伏强国。但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政策补贴缺口不断扩大,2018年,我国启动了光伏行
学位
碳减排目标下,汽车作为重要且移动的排放源,对其排放水平的控制至关重要,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将显著助力碳中和远景目标实现。全球新能源车尚处发展初期,拥有近万亿成长空间,而锂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能源供应的普遍选择,与其他新能源相比具有安全稳定的优势。中国拥有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制造的完整锂电池产业链,潜力巨大。乘动力电池发展之风,动力电池发展迅猛,宁德时代作为翘楚,连续五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排名
学位
在“走出去”战略的引领下,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获取先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半导体行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随着产业的升级和竞争的加剧,半导体行业进入了加速整合期,并购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关键词,而并购方采取的并购策略对并购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闻泰科技对安世集团的并购是我国半导体市场上规模最大的跨境并购案,本文通过研究闻泰科技跨国并购安世集团的整个过程,分析了闻泰
学位
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时代背景里,公司跨国并购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应用方式,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主动参加到了全球经济合作过程中,经过跨国并购融入全球经济新格局。当前,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国际化战略的目光也主要集中在技术并购上。近年来中国企业虽然进行了很多海外并购活动,但成功率不高,其中完成并购但在整合阶段失败的企业不在少数。因此,企业要想通过跨国并购获得先进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