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送风与辐射复合空调系统运行性能及策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热舒适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相比于对流送风空调系统,辐射空调系统具有更高的舒适性和节能优势,但也存在易结露、负荷处理能力不足、启动慢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诱导送风与辐射复合空调系统,采用室内诱导送风与辐射末端一体化的结构设计,并实现冬夏共用。该空调系统结合了对流末端快速响应和辐射末端低能耗、高热舒适性的优势,可以设置多种运行模式,调节对室内的供冷/供热能力。本文针对该复合末端的稳态运行性能及影响因素、防结露效果,以及变工况动态运行与室内环境响应特性等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构建了一套采用诱导送风与辐射复合末端的空调实验系统,介绍了系统工作原理和运行模式。该系统在复合末端内设置诱导器,利用空调箱的一次风出风压力,实现以少量冷/热空气诱导室内回风,可减少空调箱一次风量20~29%;混合后空气通过设有换热盘管的辐射孔板送入室内,与室内环境进行换热。搭建了该空调末端辐射孔板温度、孔口送风温湿度、输运能耗以及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试系统。建立了复合末端空调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供水温度、供水流量和风机风量下的辐射孔板温度和孔口送风温湿度,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分析了系统稳态运行时的供热/供冷和防结露性能及其影响参数,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辐射孔板温度主要受末端供水温度的影响,孔口送风温度主要受风机风量的影响;夏季稳态工况下,辐射孔板温度可降至16℃,单位面积辐射供冷量可升至110W/m~2,相比传统辐射板降低2~4℃,此时末端仍有较好的防结露性能;冬季稳态工况下,风机风量越大,末端供热能力越强,但辐射占显热换热比例越低,室内舒适性和系统节能性下降。实验研究了系统夏季运行时,不同风机风量下的室内环境响应特性、辐射供冷能力和防结露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增大风机风量可以缩短启动时间,室内温度可降至25~27℃且换热均匀;当风机风量从600 m~3/h升至1000 m~3/h时,所需启动时间从2.5 h降至1 h,室内温度从27.8℃降至26.5℃。启动过程中随着辐射孔板与室内环境温差的减小,辐射供冷能力先增大后减小,单位面积辐射供冷量可达120 W/m~2。风机风量在800~1000m~3/h范围内工作时,防结露裕量温差为3~5℃,体现出良好的防结露性能。针对该冬夏共用的复合空调末端气流组织上送下回的特点,实验测试了系统冬季不同供水温度下的室内水平和垂直温差;实验研究了分别以匹配负荷、系统节能为目标的风量控制策略,分析了不同运行策略下的动态运行特性、系统供热性能和能耗。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增大风机风量和供水温度可以解决系统冬季供热效果差的问题;通过调节风机风量,可以提高系统供热量与需求量的匹配性,在低负荷工况以纯辐射模式供暖,可以降低系统能耗。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应急避难所是一个为受灾群众提供各种服务的设施,应急避难所的作用对于避难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有的应急避难所选址研究多聚焦于受灾区域内的一次疏散问题,忽略了灾害救援的多阶段性。同时,基于情景的随机优化模型通常是考虑了最坏的情况,为最坏的情况做灾前准备,然而最坏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尤其是在发生概率本就较小的自然灾害中。本文提出的考虑二次疏散的两阶段应急避难所选址模型考虑了多种疏散人群、多种疏散
蛋白激酶在肿瘤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肿瘤的化疗抗性等密切相关。因此,以蛋白激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受到药物研究者的极大青睐,不断有新的抗肿瘤药物上市。然而传统的抗肿瘤药物设计主要是针对单一靶点,忽略了由于信号转导调控网络的自动调节,因而产生了药效降低、耐药性等多个问题,这就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多靶点抑制作用的药物研究,特别是多靶点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研发已成为新兴的学术热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建设工程的公共服务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重要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建设工程公共服务治理提出具体要求。然而,建设工程由于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涉及公共服务部门众多,使得建设工程公共服务的供给和治理低质、低效,影响范围极广。建设工程公共服务治理内容日渐明确,但治理实现流程弊端凸显
学位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多次出台政策和相关文件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等方面发展。干式连接装配式框架无现场湿作业,构件预制程度高,施工绿色高效,配合耗能装置可实现震后快速修复,更加契合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准确全面的评估结构性能是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基础,本文从节点层次、框架层次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估了预应力-耗能型装配式框架的性能,为基于性能的干式连接装配式框架的
学位
锅炉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在我国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截至2020年,我国工业锅炉的污染物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都仅次于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具有以下特点:(1)以燃煤为主,在用燃煤工业锅炉占总工业锅炉的80%以上。(2)污染问题严重,工业锅炉行业年排放氮氧化物200-300万吨,占全国氮氧化化物排放总量的15%。(3)运行管理水平低,在相同锅炉运行条件下司炉工水平的差异可导致锅炉运行效率相差3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卡林纳循环系统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的功/冷联供循环系统展开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采用编程软件EES对适用于中高温热源的三压力卡林纳循环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影响循环性能的部分参数进行了分析及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工质溶液浓度等参数的优化可使三压力卡林纳循环系统与热源实现良好匹配从而表现出卓越的热力性能:在给定热源温度的条件下,锅炉中工质的过热度存在一个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