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大岗山水电站坝区存在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以及多个构造带的共同发育、复合叠加,使得坝区地质构造显得错综复杂以及含水介质的不均一性,使得进一步阐明坝区不同承压储水构造埋藏条件和坝区地下水系的发育特点变得很困难。 为此,本文以大岗山坝区水文地球化学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详细的研究了坝区水化学资料,包括宏量组分、微量组分,查明了坝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采集的147个地表及地下水样的宏量组分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研究,并应用二氧化硅地热温标确定了深部构造裂隙水的热源深度,基本区分了坝区各个主要地下水水系,特别是以f7、f15断裂含水带为主的地下水系,它们的宏量组分、微量组分以及稀土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以此为基础,结合坝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坝区的上坝址的水文地质模型,同时通过分析了坝区花岗岩区的水化学资料,确立了坝区主要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分别为:溶滤作用、氧化作用、沉淀作用、以及混合作用,混合作用是导致深部承压裂隙水水化学复杂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坝区风化裂隙水、浅部构造裂隙水、深部构造裂隙水的水化学特征。 在坝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基础上,整理分析了坝区以前的承压裂隙水的水化学资料,从Piper图、Na/Ca—Na关系图,说明了坝区深部承压裂隙水是二源混合的产物,结合聚类分析表明了坝区D46、D503、D211钻孔之间存在较好水力联系,进而说明了在坝区f7与f15断裂带以及f2构成的复杂地带存在北北西向较好的水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