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条秸秆拱疏排桩河道护岸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ntity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河流众多,河流两岸水土流失甚至岸堤坍塌等问题常有发生,急需采取工程措施维持岸堤的稳定。传统的河道护坡方式存在环境不友好,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符合的问题。另一方面,桑条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的一种,有效利用途径匮乏,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将桑条秸秆制作成秸秆拱用于河道护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桑条秸秆拱应用于河道护岸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和现场试验。分析了桑条秸秆以及秸秆拱的力学特性,桑条秸秆拱在模型箱中的变形特性以及桑条秸秆拱的现场试验中的变形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桑条秸秆及其秸秆拱的力学特性展开研究。通过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以及剪切试验分别获得桑条秸秆的抗弯,抗压以及抗剪强度;通过研究桑条秸秆拱的标准化制作工艺以及在竖向集中荷载下不同密度和矢跨比条件下的桑条秸秆拱力学和变形特征,发现桑条秸秆拱的峰值荷载随着矢跨比和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最后,通过参数关联度以及敏感性分析,得到桑条秸秆拱矢跨比对峰值荷载敏感度大于密度的结论。2.在桑条秸秆拱力学特性试验所得结论基础上,将桑条秸秆拱的矢跨比作为研究变量,通过桑条秸秆拱模型箱试验,研究不同矢跨比的桑条秸秆拱在分级加载过程中变形特性,重点分析了不同矢跨比和荷载作用下桑条秸秆拱的矢高累计变化规律,发现增大桑条秸秆拱的矢跨比能有效提高其抵抗土体荷载的能力。3.在室内试验研究基础上,依托富安镇湾港大桥北侧航道右岸23K+019-23K+630标段进行桑条秸秆拱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共进行168d,通过分析桑条秸秆拱矢高和跨径的累计变化量以及桑条秸秆拱后方土体累计沉降量等指标,发现,秸秆拱的累计矢高变化量约为8.1-8.5cm;跨径累计变化量约为2.35mm-3.34mm;桑条秸秆拱后方土体沉降量约为3.9cm。因此,桑条秸秆拱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挡土作用,将桑条秸秆拱作为河道护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图60表11参86
其他文献
神经网络是基于人对大脑组织与思维机制的感知,通过网络变换和动力学行为得到的一种并行分布式信息处理功能的数学模型,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的连接结构。它是广泛存在于各个学科的一门技术。许多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在实际的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不连续,神经递质的传递可能会有延迟现象。因此,研究时滞不连续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同步动力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基于具有不连续激励函数的神经网络模型
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联网领域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使用APP看新闻、线上购物、利用搜索引擎查资料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管理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部分。这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网络普及程度,造就了互联网时代和塑造了一大批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在相互竞争中,这些公司往往会为用户提供优质而免费的服务,使其获得数值巨大的用户量和数据信息资源。网络相关领域和行业中的大量有用资料,但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往往会
随着物流行业的自动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快递分拣效率要求逐渐增高,自动化分拣的前端识别效率也需要不断的提升,目前分拣设备提取快递信息均通过扫描单号后,根据单号对接各快递公司总部数据库,再返回相关快递信息,效率难以提升,且通用性差。而实际快递面单均为纸质打印,面单上有详细的分拣信息,可以直接提取信息,但其提取受影响因素较多,诸如快递面单的褶皱,面单上的污渍以及周围光线的不均匀等,因此针对快递包裹实际面单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驶入了高速发展轨道,作为第三产业主要支撑的旅游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旅游景区做出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升级,目前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智能化程度还无法匹配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对于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中小型景区,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下,更好实现智能化可视化管理,对整个旅游景区的主要景点和各个环节进行远程、实时、直观的监测,实现对各个服务场景的信
水下机器人作为水下作业设备,对水下目标的识别、检测以及跟踪定位等向来是视觉系统研究重点。水体对光的吸收衰减以及其中蕴含的杂质会降低水下机器人视觉成像的质量,无法清晰呈现水下目标的图像信息,成为制约水下机器视觉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瓶颈。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将水下机器设备的视觉系统与深度学习结合,提升图像质量还原其中的目标图像信息以更好地完成水下检测识别任务。为了提高水下机器人作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开展水
物质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我国交通也越来越方便,从地面工程的公路、铁路到地上工程的高铁、轻轨,再到地下工程的地铁、隧道等,我国的交通网越来越密集,人类的出行越来越方便。为了满足日渐扩大的交通量需求,缩短地区净距,大断面公路隧道也逐渐成为国家交通工程发展的对象。对于大断面隧道围岩来讲,其跨径较大,隧道的扁平率也相对较高,其施工难度相对于中小型断面围岩更高。本文以浙江某大断面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弹塑性
为保证矿井生产期间防治水的独立性,保证矿井安全、不受邻矿闭坑矿井水害的威胁,矿井之间必须留设矿界煤岩柱。但由于矿井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与矿界煤岩柱受到后期的扰动破坏,导致矿界煤岩柱突(透)水事故还时有发生。因此,研究矿井闭坑后矿界煤岩柱采动损伤及其隔水性,对于评价闭坑矿井水对邻近生产矿井的影响,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恒源煤矿与相邻闭坑矿井刘桥一矿之间矿界煤岩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井地质
目的:通过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性研究,来分析两者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入院手术的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75-98岁)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别分为PFNA组和FHR组。PFNA组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
论文以韩城市桑树坪煤矿为工程背景,从厚硬砂岩顶板条件下不等厚煤层开采,采场覆岩破断后形成的采场空间结构入手;分析不等厚煤层开采条件下矿压显现影响机理;研究不同开采厚度时引起的围岩应力、位移场、弹性变形能和塑性区分布特征;并针对厚硬顶板下突出煤层开采问题,设计顶板预裂爆破卸压增透技术方案,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基于关键层理论,对4321工作面上覆关键层位进行辨识,并对亚关键
无线电波透视法具有操作轻便、数据采集快、探测效果好等优点,广泛用于煤层工作面断层、薄煤区等构造异常区探查。进行煤层大宽面探测时,电磁波信号衰减严重而产生较强的低阻假异常;对工作面落差较小断层的探测也不明显。为此,本文提出煤层工作面地质异常无线电波源检同巷探测法进行面内地质构造探查。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对无线电波源检同巷探测方法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论文首先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