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戏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书》奠定了昭君故事的基本情节框架,《后汉书》、《琴操》、《西京杂记》等的相关记载,进一步丰富了故事情节。该故事通过民间文学、诗词歌赋、变文等多种途径广为流传;宋元以后,古代戏曲兴起并繁盛,故昭君戏大量涌现。元代昭君戏至少有4部,然只有马致远的《汉宫秋》得以保存并流传至今,且有幸成为昭君戏中的经典之作。本章重点从以下几点来解读《汉宫秋》的:首先,探讨了该剧的主题思想;其次,探究了该剧对昭君故事的几点创新之处;接着,阐述了其艺术上的独到之处;最后,与同为帝王戏的《梧桐雨》作一个简单的比较。明代昭君戏共有4部,其中,以陈与郊《昭君出塞》和无名氏的《和戎记》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前者,以昭君为故事的抒情主人公,截取了昭君奉命和番及出塞路上的这一横断面,突出表现了昭君出塞时别故国、嫁异域的凄凉与悲苦,余味悠长;后者,其情节基本沿袭《汉宫秋》,但也略有变化。该剧总体基调悲凉,结尾却欢乐祥和,这样安排,显然符合中国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的审美趣味。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此剧反映了民间大众对昭君出塞故事的理解。清代的昭君戏是相当丰富而繁盛的。然而,得以保全的仅有3部:尤侗《吊琵琶》、薛旦《昭君梦》和周乐清《琵琶语》。《吊琵琶》的前三折承袭《汉宫秋》,第四折写文姬吊昭君,翻出新意。表面上,剧作家是在抒发对昭君和文姬不幸命运的惋惜之情。实质上,是悲叹自己怀才不遇、身不逢时,甚至有对亡明的淡淡哀思。《昭君梦》的作者一生失意,结合唱词和剧名可看出,该剧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前两部,皆有浓郁的文人意趣。《琵琶语》重点写昭君的归汉和升仙,是为昭君补恨翻案之作,与之前的作品多抒悲怨有较大的区别。爱情,人生,家国,理想,现实,得意,失意,等等,所有这些,赋予昭君出塞故事以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审美魅力,这就是昭君故事受历代文人亲睐的原因之所在,也正是所有昭君戏的内容主旨所在。
其他文献
1968年4月3日凌晨,原上海市副市长、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在他的寓所含恨自尽。这是发生在上海一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冤案。直至今日,我们回想起这件骇人听闻的冤案,仍感到
如果把一部当代纪录片的历史和世界纪录片的历史对比之后,你会发现从纪录片之父的弗拉哈迪到格里尔逊“宣导式”口若悬河的风格,甚至伊文思的“诗化”纪录片、梅索和怀斯曼触及
李商隐诗往往意象繁复,意境迷离,色泽凄艳,韵味丰厚,作品的表达和阐释均有很大的张力,对诗篇解读形成很大的阻力。传统的直觉和体验式阐释对作品内部语义进行充分发掘的同时,
高分子管是堆叠式高分子材料椎体扩张器的关键部件。为满足其功能需要,需在其侧壁上切出36条窄缝。如何快速、准确、可靠地在高分子管壁上按要求切缝是高分子材料椎体扩张器
本文报告了对英语专业四个年级120篇英语议论文作文内容的分析结果,旨在发现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前期数据,同时为改进大学生英语作文的
1903年,马君武将女权概念引入中国,与当时国内救亡图存的社会现实高度吻合。随之,创办妇女报刊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园地。据不完全统计,1898年到1917年间出版的妇女报刊,约有50余种
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寡妇”是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作家们都意图通过对这一女性群体的刻画来展现时代与人生,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与价值判断。可以说,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寡妇形
关于写作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作文要教在思路上。”的确如此,作文的写作过程虽然不像解数学习题一样有明确的步骤,但也是有章可循的。在创新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旧瓶
藏山是"赵氏孤儿"的发源地,其中所蕴含的忠义思想对藏山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忠义文化。探究赵氏孤儿与藏山的渊源以及其蕴含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家庭为基本生活单位的国家。家庭承担着个体的成长、生活,在国人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怀乡去国的移民,作为双重文化的边缘人,其面对故乡“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