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老年“衰弱”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当前关于“衰弱”正面临着发病机制不明确、诊断依据不客观、干预方式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当前对衰弱的探索仍处在初级阶段。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疾病稳定期患者衰弱的患病率及筛查衰弱的影响因素,并重点探讨血清生物学标志物与衰弱的关系,寻找衰弱的客观诊断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1月至2022年0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复查患者(≥60岁)27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史询问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生物学指标;利用自主研发的“老年综合评估系统”对入院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利用其中的Fried量表进行衰弱评估。结果:(1)衰弱患病率:272例患者中,无衰弱期84例(30.9%)、衰弱前期92例(33.8%)、衰弱期96例(35.3%)。(2)不同衰弱程度的差异:不同衰弱程度患者年龄、视力、听力、慢病数量、营养状态、认知功能、抑郁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睡眠状况、平衡步态功能、疼痛情况、尿失禁情况、RBC、Hb、CRP、ALB、TC、HDL、Cr、BUN、T3、VitB12、25(OH)D、Hcy、TNF、IL-6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BUN、VitB12、Hcy、CRP、TNF、IL-6水平与Fried评分呈正相关,血清RBC、Hb、TC、HDL、T3、25(OH)D水平与Fried评分呈负相关(P<0.05),即血清Cr、BUN、CRP、VitB12、Hcy、TNF、IL-6水平越高,Fried评分越高;血清RBC、Hb、TC、HDL、T3、25(OH)D水平越高,Fried评分越低(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控制上述混杂因素后,血清IL-6、Cr、维生素B12、TNF水平越高,Fried评分越高;血清25(OH)D、T3水平越高,Fried评分越低(P<0.05);同时也发现25(OH)D、IL-6与Fried评分的关系最为密切(P<0.001)。(4)衰弱的logistic回归结果:血清25(OH)D、IL-6、平衡步态功能、抑郁状态、尿失禁及听力下降是衰弱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即血清25(OH)D是衰弱前期的保护性因素,血清IL-6、平衡功障碍、存在跌倒风险、尿失禁、抑郁状态、听力下降是衰弱前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IL-6、重度认知障碍、平衡功能障碍、存在跌倒风险、尿失禁、75~74岁、≥85岁、慢病数量是老年衰弱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即血清25(OH)D是衰弱的保护性因素,血清IL-6、重度认知障碍、平衡功能障碍、存在跌倒风险、尿失禁、75~84岁、≥85岁、慢病数量是衰弱期的危险因素(P<0.05)。(5)25(OH)D及IL-6对衰弱的预测价值:利用ROC曲线分析25(OH)D及IL-6对衰弱前期的预测价值:25(OH)D曲线下面积(AUC)为0.625(95%Cl:0.542,0.707,P<0.05);IL-6曲线下面积(AUC)为0.663(95%Cl:0.582,0.744,P<0.001);25(OH)D联合IL-6对衰弱期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701(95%Cl:0.624,0.777,P<0.001)。利用ROC曲线分析25(OH)D及IL-6对衰弱期的预测价值:25(OH)D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95%Cl:0.571,0.734,P<0.001);IL-6曲线下面积(AUC)为0.709(95%Cl:0.634,0.784,P<0.001);25(OH)D联合IL-6对衰弱期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95%Cl:0.672,0.814,P<0.001)。结论:(1)慢性疾病稳定期患者衰弱患病率较高,且高龄、视力下降、听力下降、患多种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差、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睡眠状况差、平衡步态功能障碍、存在疼痛、抑郁及尿失禁的患者衰弱患病率更高。(2)血清Cr、BUN、CRP、VitB12、Hcy、TNF、IL-6水平越高,衰弱程度越重;血清RBC、HB、TC、HDL、T3、25(OH)D水平越高,衰弱程度越轻;控制混杂因素后血清IL-6、25(OH)D、Cr、VitB12、T3与衰弱的关系愈加明显,其中以血清25(OH)D、IL-6与衰弱的关系最为密切。(3)血清25(OH)D、IL-6、平衡功能障碍、跌倒风险、存在尿失禁、抑郁状态、听力下降与衰弱前期相关;血清25(OH)D、IL-6、重度认知障碍、平衡功能障碍、跌倒风险、尿失禁、高龄、慢病数量与衰弱期相关。(4)血清25(OH)D和IL-6可能是衰弱前期及衰弱期的预测指标,且25(OH)D联合IL-6对衰弱的预测价值高于25(OH)D或IL-6单一指标对衰弱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