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证症状表现规律的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虽然脾虚证规范化、量化、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目前缺乏不同疾病脾虚证症状发生规律的流行病学和文献研究。为了更好的理解脾虚证的发生机制和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为脾虚证规范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本研究从整理临床观察文献出发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两方面对脾虚证在不同疾病的发生率、症状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  方法:  利用期刊网数据库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有关脾虚证临床研究资料,建立脾虚证相关疾病、症状、体征、方药数据库;根据文献和我们以前的研究成果,建立临床观察表,收集临床资料,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提取脾虚证在疾病总体发生率,比较它在不同疾病发生情况;提取不同疾病脾虚证症状和体征发生频次,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分析脾虚证症状和体征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比较它们在不同疾病的发生异同。  结果:  共收集符合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82篇;涉及病症43个,去除不含有脾虚信息后有54篇,涉及病症38个,病例总数44138,脾虚证发生率为33.9%;不同疾病人群中,脾虚证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消化系统疾病脾虚证发生率明显大于非消化性系统疾病(卡方检验,p<0.01)  共收集符合标准的含有脾虚证诊疗论文109篇,涉及病症28个。其中8种胃肠道疾病占所有病种的28.57%。对所有症状频次分析发现,频次出现最高的11个症状:面色萎黄、少华、大便溏、腹胀、神疲乏力、纳呆、脉沉虚、舌淡、苔薄白等,明显为脾气虚的表现;聚类分析显示,一些相关的症状能够据为一类,相似的疾病可以聚为一类。因子分析显示,16个主要成分可以涵盖41个频率大于0.5%的症状,贡献率为69.128%。其中第一主成分出现口燥咽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等实性症状,第四、六、七、八、九、十、十二、十六主成分皆主要涵盖虚性症状;第二、三、五、十一、十三主成分主要涵盖胃肠道不适一类症状;第十四、十五主成分代表脾不升清一类症状。消化性疾病和非消化性疾病间进行症状比较,发现,两者在纳呆、四肢欠温、面色少华、脘闷、面色微黄、神疲乏力、舌淡红、淡胖、红、白腻、薄白、脉浮、沉、虚、实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p>0.05);在腹胀、腹痛、形体消瘦、便溏、完谷不化、便秘、舌淡等症状消化性疾病发生率明显多于非消化性疾病(卡方检验,p<0.05);舌淡胖齿痕发生率在非消化性疾病多于多于消化性疾病(卡方检验,p<0.05)。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61例,所收集的病例主要为胃脘痛。通过聚类分析数据发现,神疲懒言、肢体困重,此类症状被聚在一起,离主干距离最近,纳呆、抑郁、舌苔、胃隐痛、腹隐痛、腹胀、胃胀,被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二、三、七、十主成分主要为各种脘腹胁胀满、疼痛,第四主成分主要是矢气、肠鸣、呃逆等脾胃运化失常、气机紊乱等症状,第五、八主成分代表口淡、神疲乏力、肢体困倦、形体消瘦等气血虚弱症状,第六主成分主要为大便次数、便质、便感等。  结论:  脾虚证在不同疾病发生率不同,消化系统疾病发明率较高;脾虚证在不同疾病中症状表现有一定差异,但有共同表现;脾虚证在疾病症状组成特点为虚性症状+胃肠道症状+疾病特殊症状。
其他文献
期刊
分析了光纤陀螺的温度特性,设计了大范围的温度测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温度变化率对光纤陀螺输出的影响,研究了光纤陀螺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特性。为了提高温度误差补偿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近几年来,我国又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这里仅将经过全国或省级区试,可行推广应用的新组合简介如下: In recent years, a new breed of indica hybrid rice
白沙1060属早熟中粒类型.广东澄海县白沙农场用狮头企作母本,伏花生做父本杂交育成.七十年代初期引入我省种植.株型直立,分枝中等,叶片宽椭圆型,黄绿色.开花结果集中.子仁椭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交感激活特点,并以放松功干预,研究放松功对其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以期为放松功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交感激活提供临床依据,为心脏康复提供一项
本文依据多年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确立个人兴趣方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面向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提升自身‘双师’水平
我县采用人工全株去雄授粉、正反交的方法,获得棉花大面积杂交制种的成功。制种面积从1982年的106.8亩扩大到1984年的718.2亩;每亩产种从60.9斤提高到165.2斤;种子成本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