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第三方劳务正式传入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步入转型期,员工下岗、失业成为普遍现象。与此同时,营利性的民间职业介绍机构开始寻求新的利润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务派遣获得飞速发展。之后,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方劳务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日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派遣员工在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的双重倾轧下而处境堪虞、由此带来的日益增多的劳资纠纷和紧张的劳资关系、雇佣结构的二元化、低收入人群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等,生态环境建设的缺位对第三方劳务健康发展的制约影响开始凸显,第三方劳务这一命题也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关注。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对于第三方劳务发展进程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基础上,将人才生态环境的建设引入到第三方劳务中,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美国教育心理学者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环境理论结构为框架体系,将我国第三方劳务生态环境划分为微观、中观、外观和宏观环境四个层次:在对微观环境构成主体——派遣机构、用工单位、派遣劳动者群体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主题在微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方法和措施;中观环境的建设则关注行业协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行业规范、行业标杆的引导、示范作用;外观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政府法律法规、配套政策措施的强制规范、执法管理主体的行政作为力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宏观环境的建设关注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就业择业观念的更新,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的创建等方面。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为我国第三方劳务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