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铁隧道与临近建筑施工期稳定性相互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大规模地修建地铁设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紧张的城市用地使得地铁的修建很难作为一个独立问题存在,与地面上的既有建筑、既有交通设施,与邻近修建的建筑间的关系使得这一问题越来越复杂。本文通过研究了隧道的若干问题,得到了以下几点认识:  (1)简化隧道受力条件,把隧道开挖这一复杂问题简化成经典弹性力学中的“小孔口问题”进行计算,简化后地层损失率为0.9%,符合黄土地区地层损失率不大于2%的规律。与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简化后的沉降槽符合规律。  (2)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掌子面的安全进行了分析。随着掌子面上受到力的逐渐增大,安全系数也是逐渐变大的,基本呈现的是一次线性关系。塑性区图表明不管掌子面上受到的是拉力还是压力,当掌子面破坏时,塑性区的形状很相像变化不大,都是发生了滑移破坏;支护结构的位置对掌子面的影响明显,超前支护有利于掌子面的稳定,滞后支护不利于掌子面的稳定。当支护结构滞后于掌子面2m时,在掌子面上的塑性区贯通的同时,掌子面与支护结构间的塑性区也几乎已经要贯通于地面,认为此时的支护效果是最好的,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土体自身的稳定性;上覆压力的增大使得土体的固结程度越来越大,掌子面的安全系数越来越小。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大,掌子面塑性区的形状变化不明显,而已开挖隧道上方土体的塑性区范围越来越大,尤其在隧道左右两侧。  (3)随着隧道周边的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特征点x向位移的规律一致都是逐渐增加,y向位移变化规律不明显。当开挖深度小于15m时y向位移基本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当开挖深度大于15m时y向位移变化复杂;随着隧道周边基坑距隧道距离的增加,特征点x向和y向位移的变化趋势比较明显,基本都是逐渐减小的。  (4)基坑距隧道的距离和开挖深度的不同对周边隧道的安全影响不同。当基坑距隧道的距离小于15m时,由于开挖而产生的坑边塑性区和隧道衬砌周围原本就有的塑性区贯通而造成了破坏;当基坑距隧道的距离大于20m时,主要是坑边土体的滑移使得隧道周围的土体应力重分布从而破坏;当基坑距隧道的距离超过20m,且基坑开挖深度不大于隧道最低面距地面的距离时,基坑开挖对隧道造成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们在解决诸如水位升降对库区岸坡稳定性影响、降雨入渗诱发边坡失稳、干湿变化引起地基变形等灾害问题时越来越重视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的应用。土的基质吸力与含水率或
随着我国建筑水平的提高,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建筑改造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但CFRP加固混凝土结构耐火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不但制约了该类结构的推广,而且对于己加固结
学位
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然而,混凝土结构在拌制、建设、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裂缝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美观性,更会对
近年来,现代大体积混凝土早期开裂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工程界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解决混凝土早期开裂问题意义重大。混凝土早期开裂影响
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枯竭,矿物资源地下开采的深度越来越大。深层岩体处于高温高压的复杂环境下,使得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相关的工程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以广州地铁五、六号线区庄换乘站为工程背景,对大跨隧道施工力学原理,数值模拟技术,大跨隧道施工技术,施
随着水源水质污染的不断加剧和供水水质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对供水工艺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在满足出水水质约束的条件下,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混凝
土拱效应具有能够优化土体受力结构的能力,但同时也改变了土体竖向受力规律,然而国标计算公式对此并未涉及。随着经济发展,对工程基础、边坡防护等要求越来越高,准确化计算土拱效
本文首先较详细地介绍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组合梁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并指出组合桁架以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和适用性能,在桥梁和高层建筑中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再
我国《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和《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2012)采用软转换的方法确定了北美进口规格材以及目测分等与机械弹性模量分等层板胶合木的强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