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伦善世,念佛往生——印光法师思想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光法师是近代中国佛教高僧,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佛教尤其是净土宗的发展和振兴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本文按照发生学的要求,通过对《印光法师文钞》的文本分析,对印光法师的思想进行了阐释和描述,笔者发现印光法师在“了生脱死”的宗教修行解脱的视域中开启和展开了他的“敦伦善世,念佛往生”的弘法思想。这些思想逐步呈现于印光法师的具体弘化活动中,主要关涉到禅净关系与儒佛关系两方面的论题。   印光法师据于“契理契机地进行弘法利生”的基本精神,在对待中国佛教内部各个宗派法门上存在一总体的拣择。自宋始倡,延至明清,禅净双修之风一直为丛林主流,在对明清佛教的话语与视域的承继中,他对佛教诸宗派的拣择也就集中表现在辨明与拣择禅净关系上。他认为,只有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才是机理双契的殊胜法门,这是原因:其一,末法众生“人根陋劣”,殊少大善知识;其二,混滥宗下与教门,理事不辨,禅净双修有名无实。印光法师视域中的禅净关系其实就是宗教生活中佛教修行法门之拣择和应机与否的问题。   以净土为归,妥善的解决了修行法门之拣择问题。同时,印光法师反对轻率出家,鼓励在家修行念佛行门。居家修行要求恰当地处理好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要恰当的辨明儒佛关系。在这一论题上,印光法师站在佛教修行的立场,提出了独特的“尽性学佛,尽伦学儒”的儒佛关系论,主张“即俗修真,居尘学道”。在印光法师的视域中,儒佛之间的辩驳和冲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宋明理学对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破斥;二是儒者认为佛教悖逆儒家伦理纲常,以为出家释子不孝父母。相应地,印光法师认为“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佛教以孝为本”,儒家伦常与佛教修行并没有相互矛盾之处。   论文最后,引入太虚法师的相关思想,与印光法师的弘法思想进行了简要比较分析,提炼出印光法师专宗净土(宗派佛教)、念佛往生(了生脱死)与太虚法师不专一宗(全体佛教)、菩萨心行(人生佛教)这样的区别。并在这种比较中,据于“中国佛教之现代发展”的考虑,本文认为印光法师的弘法思想有其局限性。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采用自制2,2′-(1,3-苯)双(4,5-二氢)(口恶)唑分别与热塑性酚醛树脂或二氨基二苯甲烷(DADPM)进行聚合反应制得了聚醚酰胺树脂(PEAR)和聚氨基酰胺树脂(PAAR).实验表明:PEAR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大数据概念由数、数字、数学、数据等概念发展而来,是西方理性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的产物,展示了人类主体的理性力量、认知力量、技术力量和实践力量。因而大数据与人的主体性关系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主栽品种为样本 ,分析了东北全区域活动积温与水稻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垩白率是影响这一地区稻米垩白品质的主要因素。
普世伦理作为当前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具有时代的背景。普世伦理这一概念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就成为了各国宗教学界、伦理学界以及人类文化学界、各国政府和国际间各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当代中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付出了高资源消耗与高环境污染的代价。频频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和谐社会能否建立。 生态问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