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斑块匀质化的栅格类别数据聚合面积尺度演变模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ch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尺度问题是地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之一,尺度效应是尺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以来,尺度效应在地理信息科学、景观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等众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对尺度效应进行了描述,并没有深入地解释尺度效应产生的原由和机理。因此,基于30m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本文研究了斑块级别上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的规律,以解释尺度效应产生的机理。  首先,本文构建了一种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的基本模型。模型思路基本如下:在斑块级别上,斑块形态是影响斑块面积随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每个斑块可通过斑块形态指标来表示,本文选取相对支撑半径和填充度两个指标来表示斑块。从原始尺度到目标尺度上,斑块面积的变化以斑块面积比率(目标尺度上的斑块面积与原始尺度上的斑块面积之比)来表示。基于克里金插值思想,根据相对支撑半径,填充度以及斑块面积比率三个指标,本文构建了一种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的经验模型。  考虑到不同形态的斑块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积尺度演变规律,根据斑块形态,本文将斑块分为“点”斑块,“线”斑块以及“面”斑块。其中“点”斑块在尺度上推过程中会直接消失。因此,基于上述基本模型,本文通过7219个“线”斑块训练样本数据和7265个“面”斑块训练样本数据,分别建立“线”斑块和“面”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模型,并分别选取500个“线”斑块和“面”斑块验证样本数据对两个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线”模型得到的斑块面积比和实际得到的斑块面积比平均差异为14.6%,“面”模犁得到的斑块面积比和实际得到的斑块面积比平均差异为17.3%。由此说明“线”斑块和“面”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线”斑块和“面”斑块在尺度上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但是通过“线”模型表面和“面”模型表面,可以发现,“线”斑块和“面”斑块可进行统一建模。因此可尝试通过一个不区分“点”、“线”、“面”的统一的模型去表达斑块面积在尺度上推过程中的演变规律。  基于基本模型,本文选取3万多个斑块训练样本数据,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的模型,并通过2000个斑块验证样本数据对统一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统一模型得到的斑块面积比与实际得到的斑块面积比平均差异为20%,这与“线”模型和“面”模型的平均面积比差异率相差不大。由此说明,可通过统一的模型来解释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规律。但是平均面积比差异为20%的模型精度还有待提高。通过观察斑块形态,发现可能是由于复杂形态斑块的存在导致模型精度偏低。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对复杂形态斑块切割为宽度基本均匀的斑块,再基于宽度均匀的斑块进行建模。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复杂斑块匀质化的算法。通过算法对复杂斑块进行分割得到匀质化的斑块。然后,基于基本模型,采用9003个匀质化的斑块构建一个匀质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模型,并通过392个匀质斑块验证样本数据对匀质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模型平均面积比差异为10.8%。通过200个复杂斑块验证样本数据分别对统一模型和匀质模型进行验证,得出统一模型上的平均面积比差异为18.8%,匀质模型上的平均面积比差异为8.81%。由此说明,匀质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模型可有效提高模型精度。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斑块面积随尺度演变模型,该模型能够得出斑块面积在尺度上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解释尺度效应产生的机理。
其他文献
受区域构造活动和城市建设,特别是过量开采承压水引起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开采层失水压密的影响,西安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出现了严重的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给城市的资源利用、环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作为一种遥感应用技术在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监测、城市发展变化研究、环境监测及灾害评估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现实需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
大脑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CDNF)作为一种新型保守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特异性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就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已有研究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新兴的空间对地观测的最新技术之一,集激光测距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和惯性导航技术(INS)三种技术为一体,搭载飞行平台对地面进行扫描,通过获取的一系列观测
GPS精密单点定位是利用GPS卫星精密星历及精密卫星钟差,以单台GPS接收机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作为主要数据进行单点定位计算,其精度可达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由于它利用单台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