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ialectic Reading of V.S.Naipaul's the Enigma of Arrival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英国社会呈现出多种族多文化的特点,移民文学成为英语文学的生力军。出生在特立尼达的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成为移民文学的旗帜并因其“富有洞见的叙事与公正的细察”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本论文对奈保尔杰作《抵达之谜》进行辩证解读,破解小说哲学、空间、创作思想及形式之谜。抵达,从空间上说,意味着奈保尔从边缘来到中心,甚至不只是在场,而是在中心拥有自己的位置。从文学上说,本书标志着奈保尔进入英国文学的经典地位。奈保尔在创作艺术上拥有了独特的表达自我和世界的形式。在这部作品中读者也能感受到存在主义与印度哲学的融合。  本文包括导言、四章正文和结语六部分。  导言部分首先通过奈保尔本人对这部作品的态度、批评家的反应等分析《抵达之谜》在全部奈保尔作品中的地位,同时论证以辩证思想、辩证关系、辩证过程为框架的辩证解读是对《抵达之谜》进行哲学、地理、创作及形式诸层面进行阐释的关键。  第一章探讨关于存在的辩证思想,从而解读该作品哲学之谜。作品中衰落与创造的辩证关系反映出存在主义的选择行动和创造对抗死亡和衰落的思想。同时作品也反映了奈保尔对特立尼达故乡、对英格兰底层人民及印度哲学的认同。作品中中西哲学的融合反映出作者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  第二章运用生态、空间批评理论分析《抵达之谜》关于空间地理的辩证思想。奈保尔在英格兰的心脏、古老的乡村达到了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十余年威尔特郡的生活已使他此地扎根。同时,《抵达之谜》与哈代乡村景色和人物的互文性和颠覆实现了自己在心理上、地理上、及文学上的抵达,并引发读者关于新时代英国性的思考。  第三章探讨《抵达之谜》关于写作的辩证思想,破解创作之谜。首先,写作是人格完整的呈现。只有对自己诚实,追求真实的生活,并且传达生活的复杂性才是创作的本质。其次,写作将文学想象转化为文学现实,是照亮幽暗的光明。作家人格的分裂、盲目地模仿、追求口号式的空洞意识形态,都将损害艺术之美。写作是发现自我、认识现实的过程。  第四章解读《抵达之谜》的创作技巧之谜。作品模糊了传记与小说的界限,并呈现出环形的特征。传记因素能真实传达离散者的生活体验,而虚构的特征使得人物和背景的象征意义得以呈现。对同一话题的重复与修正从形式上体现了离散者不断地认识、不断地改变认识的学习过程。同时,奈保尔将绘画艺术转化为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基础的文学想象也使小说具有独特的形式魅力。  结语部分对各章内容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抵达之谜》各种辩证关系的内涵引发关于文学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贯穿《抵达之谜》始终的是奈保尔对文化自觉的认识,而英国文化的创造活力需来自对其他文化的吸纳与借鉴。《抵达之谜》有着对英国文学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对自我的沿袭与超越,是关于文化及文学的继承与突破的寓言。
其他文献
在全球的高等教育环境中,我国的大学英语是一门非常独特的课程,很少有非英语国家在大学阶段把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所谓大学英语,在本文特指所有接受高等教育
研究了表面涂覆CeO2 对Fe23Cr5Al 合金900℃和1000 ℃下形成的Al2O3 膜生长应力的影响. 涂覆CeO2 增大了合金的氧化速率, 促进了Al2O3 膜的起皱, 同时也增大了Al2O3 膜的生长应力. 涂覆CeO2 表面形成的起皱的Al2O3 膜在冷却过
期刊
英汉朝三种语言中都存在三种指示义,即“近指”“远指”“中指”(即,话者远指-听者近指)。这三种指示义在朝鲜语中主要通过指示词的“이/그/저”三分法指示词系统体现,但英语和汉
期刊
本研究是一项以定量研究为主的实证性研究,旨在研究单词词频、词性以及词长对于中国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附带词汇习得的影响。南京某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一自
1 概况rnCO变换工段是甲醇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设备有饱和塔、变换炉和冷却塔 .来自上一工段AMISOL脱硫变换气的主要成分为CO: 50.11%, H2: 49.31%, 其它成分还
我国电影工作者所创作的水墨动画,是我国传统的水墨画和影视技术的巧妙结合,是世界动漫史上的一个经典性艺术创作。它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中国传统的国画创作艺术,将其轻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