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短临降雨预报的雷达数据深度回归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u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临降雨预报指的是对指定区域内短期的(一般为0到6小时)降雨分布情况进行预报。虽然现阶段已经有着各种各样的观测设备来对降雨进行监测,但是为了满足短临降雨预报对时空分辨率的需求,本文将以多普勒气象雷达数据作为核心数据,先对雷达回波图像序列进行预测,再根据雷达回波图像中雷达回波反射率和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对降雨量进行定量的精准预报。随着大量的历史雷达回波图像数据的产生,如何利用这些海量数据,并从中学习到相应的规律来对雷达回波反射率进行预测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深入探究这一问题,本文分别从全局无偏预报和局部有偏预报两个角度出发展开研究。全局无偏预报指的是从预测图像的整体出发,对回波形状、位置、强度和运动速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准确的预报。而局部有偏预报指的是在全局无偏预报的基础上,着重关注于特定区域的预报效果。就全局无偏预报而言,现有的算法主要面临流体平稳运动下模型预测强度衰减、流体剧烈运动下模型预测能力减弱等两个问题,进一步地,扩展到蕴含不同流体运动规律的降雨过程,如何解决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所导致模型的预测性能减弱也是本文所需要研究的;就局部有偏预报而言,则主要面临着高回波信息表征损耗的问题。而本文则是从这四个问题出发,对短临降雨预报的问题展开研究,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总结如下:(1)针对流体平稳运动下模型预测强度衰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尺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了生成对抗正则化损失函数,通过拉近预测图像与真实未来图像的数据分布,缓解了雷达回波强度衰减问题。此外,还系统地探讨了两种生成对抗正则化损失函数对不同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从实验中各个模型的预测结果来看,引入生成对抗正则化约束的预测模型都有着更好的预测效果。通过可视化结果可以看出预测强度衰减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2)针对流体剧烈运动下模型预测能力减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伪光流和重构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这两个模型分别引入了伪光流子模块和全局重构子模块,通过对齐历史回波表征和当前表征的位置,使得卷积神经网络可专心的学习回波表征的变化。其次,还引入了局部重构子模块自适应地调整卷积视野的大小,提升卷积捕捉空间特征的效率。实验表明这两种子模块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提升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且显著优于现有最好的算法。后续的可解释性实验证明伪光流子模块和全局重构子模块的确可以起到调节历史回波表征位置的作用。(3)针对不同降雨过程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的问题,本文在短临降雨预报领域中提出了在线增量学习框架。在该框架中,模型可以自适应地从不同降雨过程中学习水汽分子不同的运动规律,保证模型在不同场景下都能有着良好的预测效果。区别于现有的在线增量学习框架,基于梯度激活映射的在线增量学习框架的创新性体现在统一学习模式,逼近训练模式和梯度激活映射权重三个方面,这三点改进使得模型即使在分布差异很大的降雨过程中,也能无延时且高效地从当前的降雨过程中,学习雷达回波的运动规律。实验中,所有基于在线增量学习框架的模型在整体的预测效果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4)针对高回波信息表征损耗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卷积循环网络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在不牺牲全局无偏预报准确性的前提下,对强降雨区域进行更为精准的预测。该方法分别引入了时间注意力机制和层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可以长时期保存占比较少的高回波信息表征,并且减少模型中的空间特征在逐层传递时发生损耗。此外,上下文交互机制也被提出并嵌入在模型中用以提升模型短期的时空表征能力。相比于现有的一些深度学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特别是在高回波区域的预测上,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循环网络的预测方法往往有着更好的表现。总体而言,本文紧扣短临降雨预报任务,分别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尺度预测模型、基于伪光流和重构卷积循环神经网络、基于梯度激活映射的在线增量学习框架和基于注意力机制卷积循环网络的预测方法,在覆盖了大至广东省小至深圳市范围内的雷达回波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超声导波以其能量衰减慢、检测范围大、对微小损伤敏感等优良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钢桥、管道、飞机机翼、风机叶片等结构的无损检测中。超声导波检测微小损伤及其发展过程,是全尺度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结构进行超声导波无损检测及识别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造成识别结果不准确甚至发生错误,因此开展考虑不确定性的超声导波结构无损检测研究对提高结构损伤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是在超声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明显。电动修复技术相比其他修复技术,具有实施方便、对受污染土壤环境条件要求小等优点被广泛认可。但土壤中金属的解吸是制约该技术发展难点之一。此外,阴极电解液p H升高和回收金属离子也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环保、可实际应用的电动修复技术来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筛选环境友好的辅助试剂提高土壤重金属解吸能力,联合吸附技术稳定电解液
学位
基于厌氧氨氧化(anammox)的自养脱氮工艺,具有无需外加碳源、耗能低、剩余污泥及温室气体产量少等优势,已成功应用于30-35℃下的高氨氮(NH4+-N)废水生物脱氮工程实践。然而,低NH4+-N废水的水温通常低于30℃,且氮负荷较低,导致厌氧氨氧化菌(An AOB)活性不足,同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相对活跃,极大影响anammox过程的实现和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目前自养脱氮工艺亟待解决的难点
学位
木材在荷载持续作用下强度会逐渐降低,变形会逐渐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木材的荷载持续作用效应(Duration of load effect,简称为DOL效应)。正确地反映荷载持续作用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对于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结构木材和清材的荷载持续作用效应是否相同、荷载持续作用是否影响木材弹性模量等重要问题的认识仍不一致,也不甚清晰。对荷载持续作用下木材的强度降低现象仍缺乏具有物理和力学意
学位
近年来,雪致建筑结构倒塌事件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大,建筑结构雪荷载的设计愈发受到关注。建筑雪荷载干扰效应会造成建筑屋面积雪分布相比单体情况发生显著变化,而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仅通过积雪分布系数与基本雪压的乘积对屋面雪荷载进行规定,忽略了建筑间的干扰作用对屋面雪荷载的影响,造成建筑结构设计时雪荷载取值的不合理。以往的建筑雪荷载相关研究中,研究对象主要为单体建筑,关于建筑雪荷载干扰效应
学位
随着全球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和癌症的慢性化趋势,治疗癌性疼痛的医疗需求及相关经济负担也日益增加。骨癌痛是由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继发骨转移引起的临床最为常见的癌性疼痛类型。骨癌痛及其伴随的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易感染等情况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经济和财政负担。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阿片类药物等对中、重度疼痛的治疗效果欠佳,无法达到充
学位
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于工程结构中,进行可靠度分析是保障结构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代理模型是进行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有效工具,也是结构可靠度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结构可靠度分析代理模型方法仍然存在实验点选择局部最优和高维非线性极限状态函数近似能力不足两方面问题,制约了这些方法在大型工程结构系统中的应用。近年来,深度学习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功应用到许多领域中。本文充分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复杂问题的学习能力和
学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由内外两侧钢板包裹混凝土构成,通过栓钉和拉结筋等抗剪连接件实现钢板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目前已应用于核电站、极地海洋平台和海底隧道等实际工程中。由于不均匀温度作用、地震作用、飞机撞击或浮冰撞击等情况所形成的面外剪切作用可能成为安全壳、海洋平台防冰墙等结构的控制荷载,因而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弯剪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采用新型材料与结构结合是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发展的趋
学位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无线传感器节点的供能方式以电池为主。由于这些传感器往往数量大、分布广,更换电池工作量大、成本高。低功耗技术和高效储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能量收集器有望取代电池为传感器节点持续有效地供能。在各种能量收集器中,悬臂梁式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由于功率密度高、结构简单、易于集成,而且在微弱的激励下就能获得较大的应变,近年来
学位
基因转录在生物进化历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早在四十多年前,美国的进化论生物学家King和Wilson就认为人与黑猩猩之间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上的差别微乎其微,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在外表形态、生物特征和行为等各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区别,从而提出可能是基因转录调控的改变造成人和黑猩猩的不同。然而有关基因转录调控进化的直接实验证据明显不足。近年来,随着实验手段和生物信息工具的发展,使得国内外研究学者可以开展这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