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影像交互中的情感与形式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科技出现,时代的进步带来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伴随而发生变化的也有人类交流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字或者语言的交流方式也因为技术水平的进步进而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微影像作为一个时代的新产物和新语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传统的语言交流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语音信息,通过大脑的转化成信息的模型建立在大脑中,固定的语言对应固定的词语,有时枯燥乏味的语言往往无法准确的表达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情感传递。微影像作为一种图像的语言交流方式成为了这个时代需要的应运而生的产物,通过影像的视频载体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让人们对于情感与信息的交流更加清晰。微影像对于信息的传递就是微影像与个体间的基本交互,这种交互是建立在影像基础上的,但同时又承载着更多与传统交流方式不同的表达形式,各种形式的表达方式往往传递出来的能量也是不同的。这些不能仅仅停留在被简单的看做成一种视频影像,而是一种更加具有想象力和潜力的发展方向。未来这种交流和表达的方式不能说绝对能代替传统的语音交流。但是,这终将是一种更加生动更加具有温度的传播交流方式。首先,在文章的绪论部分,整体的介绍了微影像的出现和当下环境中的生存方式,并且提出了关于微影像交互的关键节点。然后交代了研究的方向和意义。第二章,讨论了关于微影像交互的两个存在方式,一种是人们显而易见的显性语言,比如:装置、环境等等。另一种是一种客观无法测量的隐形语言就是“距离”。两种语言相互依赖,构成微影像交互的整个过程。“距离”这一存在是从个体的角度由人的内心而产生的,第三章讨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事件事件“距离”的产生和感情通过距离所能承载的真实意义。“距离”不是凭空存在,它的形成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第四章,承载了上一章节关于“距离”的深层次讨论,在微影像交互中,情感通过“距离”产生,进而人也会因为情感而感性产生对于微影像的审美。这种审美是一种更加决定影像情感的审判标准,心理的“距离”才是真正情感的距离,也是决定关于微影像交互中情感的关键。第五章,在交互时,表达的形式也会对于微影像的交互产生影响,这一章分析了关于内在与外在标的形式的辩证关系,将影像艺术作为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研究这一个问题,因为所有的事物的发展终将有一个最高艺术境界的转换,而这个最高的境界也将反作用于事物的发展。最后一章,是全文的总结性章节,将文章的内容整合分析,微影像交互中的情感与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人、心理等基础上的,进而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传递出更加符合受众需要和贴合受众心理体验的语言,在当下乃至未来有着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业代替制造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迅速崛起,使得与服务设计相关的研究也成为设计领域前沿。目前服务设计在公共设施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仍然较少
本文通过双管板换热器典型结构的胀管工艺试验研究,并选择合理的装配顺序,保证了管板的胀接强度及两层管板管孔的同心度和平行度,对类似设备的制造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
围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两个因素,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在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防杂保纯,防止倒伏,提高种子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某社区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
近年来,图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生物学、运筹学、经济学、系统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图的因子理论是图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网络设计
译者注:今年是英国消防法实施五十周年纪念(1948——1998)O本文编者,西蒙·荷夫曼描述了从诺曼底时期到二战后国家消防机构(NFS)解散这期间英国消防的发展经过。自人类和人打交道以
【案情】$$2017年1月18日,杨某驾驶小型客车,与周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致周某受伤。周某承担主要责任,杨某承担次要责任。案涉小型客车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险。周某
报纸
目的探讨产科门诊护理指导对中期孕妇焦虑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检的84例孕妇,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
从棉花cDNA文库中分离到3个编码AP2/EREBP转录因子的cDNAs序列,命名为GhAP2/EREBP1、GhAP2/EREBP2和GhAP2/EREBP3.利用Real—time RT—PCR对这3个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hAP2/ERE
我的拙文《农业保险需要发展中介服务》2月25日在《中国保险报》上发表之后,引起农险界同仁和朋友们的关注和议论。有的朋友打电话跟我说,他们基本同意我的意见,认为农业保险中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