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过程对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及其转移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f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以及医疗行业的广泛使用,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造成的公共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环境中的ARGs会诱导抗生素抗性菌(Antibiotics resistance bacteria,ARB)的出现,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ARGs在环境中难以自然降解,并可以在水环境中传播,通过水循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积累,最终聚集在污泥中。在污泥的卫生填埋或者土地利用等处置过程中,ARGs又会重新向环境中释放并带来一定的环境风险。所以污泥处理成为控制ARGs在环境中传播的重要步骤。目前有大量关于污泥常规处理技术对ARGs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厌氧消化技术以及好氧堆肥处理上。虽然厌氧消化对ARGs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其处理周期较长,在实际生产中的效率较低,应用起来有较大的局限性。而污泥好氧堆肥不仅难以削减ARGs的含量,反而会使ARGs的丰度增加。污泥调理脱水是污泥处理处置中的重要环节。污泥调理可以有效杀灭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但是对于其中ARGs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研究了四种污泥调理方式: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调理、氧化钙调理、化学酸化以及生物沥浸,对城市污泥中ARGs的影响,并试图从ARGs的含量、ARB的含量以及ARGs的转移能力三个方面来综合分析调理环节控制污泥中抗生素抗性传播的有效性,以期能找到有效限制ARGs在环境中传播的污泥调理方式。通过系列实验,得到以下结果:(1)PAM调理对泥饼以及滤液中的ARB均无明显影响。化学酸化、生物沥浸以及氧化钙调理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来去除污泥泥饼中的ARB。生物沥浸以及氧化钙调理也可以完全去除滤液中的ARB。但是化学酸化会导致污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s,EPS)的释放以及滤液中悬浮固体(Suspendedsolid,SS)的增加,反而会使滤液中ARB的数量上升。虽然化学酸化、生物沥浸以及氧化钙调理可以削减泥饼中的ARB,但是随着泥饼放置时间的延长,氨基糖苷类ARB反而会大幅增加。(2)污泥中氨基糖苷类ARGs的种类数量与丰度最高。氧化钙调理、化学酸化以及生物沥浸均可以大幅度削减污泥中的ARGs绝对含量,PAM调理则未产生显著影响。PAM调理以及氧化钙调理对ARGs的相对含量的影响较小;化学酸化和生物沥浸处理可以降低氨基糖苷类ARGs的相对含量,但是其他类型ARGs的相对含量均有所上升。同时,化学酸化和生物沥浸调理后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氧化钙调理、化学酸化以及生物沥浸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泥中ARGs的绝对含量,但是化学酸化以及生物沥浸会因为改变了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而导致部分ARGs的相对含量升高。(3)调理污泥的滤液中不存在ARGs的转移。在泥饼中,PAM调理无法对ARGs转移产生影响;氧化钙调理完全抑制三种ARGs(庆大霉素类、红霉素类以及四环素类)的转移;化学酸化以及生物沥浸虽然可以控制红霉素以及庆大霉素类ARGs的转移频率,但是却会使四环素类ARGs的转移频率上升。从四环素转移接合子中可以筛选鉴定出五种四环素ARGs潜在的宿主质粒。(4)污泥调理前后,基因tet(34)、tetO-2以及质粒pLDW-9、Pap13的相对含量与四环素转移接合子频率显著相关(双尾,p<0.01)。同时,质粒pLDW-9、Pap1 3的相对含量分别与基因tet(34)、tetO-2的相对含量显著相关(双尾,p<0.01),说明正是质粒pLDW-9和Pap13携带了四环素ARGstet(34)以及tetO-2并参与了转移。因此,氧化钙调理可以大幅去除污泥中的ARGs以及ARB,并完全抑制ARGs的转移能力,从三个方面控制ARGs的影响,在研究的调理方式中对ARGs的控制最为有效。PAM调理则完全无法对ARGs产生影响。化学酸化和生物沥浸虽然可以去除ARB以及大部分ARGs,但是却会因为无法有效削减质粒pLDW-9、Pap 13及其携带的四环素类ARGstet(34)、tetO-2,而使四环素类ARGs的转移频率升高。
其他文献
肌浆蛋白是畜禽碎肉分离出肌原纤维蛋白过程中的共产物,具有很大的经济利用价值,但目前对其功能性质,特别是油-水界面性质的研究较为匮乏。蛋白-多糖类的互做来提升复合体系的功能性质是食品工业的常用调控思路。当蛋白质和多糖溶液按比例混合后,根据所含有的蛋白质和多糖分子特性、溶液的组成和环境条件不同体系既可能形成一相也可能形成两相。本研究中的多糖选取黄原胶,由于黄原胶与肌浆蛋白带同种电荷,因此如何调控二者的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由于不育系的一种遗传特征,杂交水稻种子存在着较严重的裂颖现象,裂颖将导致水稻种子的发芽性能和秧苗质量较正常种子差,且对贮藏环境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贮藏成本。因此,识别裂颖种子并将其分选出来,可以有效的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的秧苗质量以及大田生产的产量,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杂交水稻种子的贮藏成本。本研究首先根据杂交水稻正常种子与裂颖种子颖壳结构不同,推测两者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两种大量营养元素。对响应氮、磷信号的基因在维持氮、磷稳态中的功能进行研究,构建并完善作物氮、磷信号及其交互作用的分子调控网络,是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培育氮、磷高效作物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植物氮、磷信号途径与碳代谢途径存在交互作用。在多种缺素胁迫条件下,植物的地上部均会大量积累淀粉,但淀粉及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维持植物养分稳态中的功能仍不清楚。二磷酸腺苷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
学位
学位
螃蟹在生长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饲料过剩,代谢物污染等问题,会造成水体环境恶化,从而病害频发,品质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饲料质量不佳以及螃蟹对饲料的吸收率低等问题,造成螃蟹自身品质不佳。对此,微生物菌剂可以发挥作用,但市场上常用的单一微生物菌剂无法解决多重问题;而复合菌剂存在产品较少,菌株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限制其应用效果。因此,本文以张家港鸿屹水产养殖中心为实验基地,以螃蟹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高效益生菌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作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已经对吡虫啉等多种常用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已有研究表明,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增强是灰飞虱对其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本研究通过前期转基因果蝇超量表达技术,鉴定到灰飞虱CYP4FB1、CYP6FK1和CYP6ER2可能参与吡虫啉抗性的形成,因此,本文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分别表达了灰飞虱CYP4FB1、CYP6F
Apelin/APJ系统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组织与器官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炎症是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及胞外应激、损伤和胁迫所产生的防御反应,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炎因子所引起。过度的炎症反应会严重干扰机体内环境稳态并导致组织细胞损伤从而影响动物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大多数疾病都与炎症相关,对炎性反应的抵抗与抑制也是疾病治疗的常用策略和手段。研究表明,Apelin/APJ系统能够对炎症起
水稻属于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稻属中最重要历史最悠久。水稻恶苗病(rice bakanae disease)是一种由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引发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因其在水稻上分布领域广、发作频率高、危害水平大,造成了重大的水稻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目前主要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来防治水稻恶苗病,但由于藤仓镰孢菌对多种药剂抗药性的产生致使防效大幅降低,筛选有效控制水稻恶苗
植物SR基因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的功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Cryza sativa)SR基因剪接形式会在非生物逆境胁迫条件下发生多种变化,具体调控机制目前不是很清楚。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已初步研究了水稻SR蛋白家族中11个基因的T-DNA突变体与营养元素相关的表型,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选择以SR家族成员剩余基因中的8个基因为研究对象,构建SR基因CRISPR突变体材料,初步研究SR基因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