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高铁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的高铁里程达到了3.7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高铁的快速建设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对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贡献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高铁可以打破区域间地理界限,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学者认为高铁的建设会增加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加深区域间不平衡程度。还有学者研究发现高铁对城市间产业分工有正向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铁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的高铁里程达到了3.7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高铁的快速建设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对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贡献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高铁可以打破区域间地理界限,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学者认为高铁的建设会增加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加深区域间不平衡程度。还有学者研究发现高铁对城市间产业分工有正向影响,且系数大小与城市规模成U型关系。但是目前尚未有高铁对城市之间功能分工影响的研究,因此相关问题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城市功能分工是区域分工合作的新型表现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产业分工,城市功能分工是价值链上的分工。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运用城市经济相关理论分析高铁对城市功能分工的影响机制。其次,选取城市管理职能专业化水平指标测度了中国城市功能分工水平。之后运用了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用高铁开通与否虚拟变量度量城市高铁开通情况,并参考其他关于高铁和城市空间功能分工的研究,引入城市经济规模、劳动力数量、投资水平、教育投入、科学投入等控制变量,测度出高铁对城市间功能分工水平的影响。最后,对理论机制与计量模型分别进行了机制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并用空间权重矩阵计算了邻近城市的空间作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高铁开通会使城市空间布局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即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管理部门在核心城市集聚,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部门在小城市集聚。高铁开通降低了通勤成本,使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中心城市吸引了更多人才,同时由于极化效应的作用大城市的房价、工资会上升,生产成本增加,生产部门因此从中心城市迁出;且由于人才聚集,知识密集的部门会逐渐迁入。而小城市因为资源流入大城市导致房价、劳动力工资下降,这会吸引生产部门迁入;同时由于人才流失,会有部分管理部门迁出。大城市负责管理研发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小城市承接制造职能则能加速其工业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工是市场规律起作用的现象,最终会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率。因此,我们要正视开通高铁对城市带来的变化,合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明确城市各自的分工地位,制定合适的发展政策,深化城市群的功能分工。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科技型企业逐渐被列入美国实体名单,科技型中间品面临断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遭受到沉重的打击。面对国内发展压力和国外的技术制裁,社会各界越来越清醒认识到我国急需提高国家自主创新水平。而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尤其在我国人口众多的环境下,保障就业是我国重要的宏观目标。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不仅引导了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发生,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吸纳劳动力,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吸纳就业的产业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技术变革逐渐渗透到流通业中,不仅改善了流通业的发展,也对流通领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我国偏向性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创新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这一阶段,创新作为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内在动力与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在这个知识经济年代,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激发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高水准的知识产权与高水准的知识产权服务息息相关,后者由此逐渐成为了创新的提速器。当前,政府大力推行知识产权战略,加速建成知识产权强国,从多方面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
据统计,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6年居于首位,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近些年来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文件通过促进消费来拉动内需,以期不断壮大国内市场,并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然而,近几年来受贸易摩擦和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这不仅减弱了居民所预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也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削弱了其消费意
近年来,在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事件语义学都被纳入许多研究与讨论之中。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事件结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摘要、问答系统、信息检索等方面。事件结构模型符合人类的认知模式,即一切事物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刘茂福等,2013)。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之间关系日益密切,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渗透日益明显,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极易导致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进而形成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零售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由于面临着由消费者偏好变化、数字技术不断更新、疫情突发等不断变化的环境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现实中部分零售企业遭遇了资源匮乏、融资困难等发展困境,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同企业外其他组织的交流合作,单靠零售企业自身很难突破这些发展瓶颈,社会资本作为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独特资源,已成为企业获得其他信息资源、进行知识交流、提升企业绩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资源要素投入转向科技进步推动的关键时刻,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离不开技术创新。然而,科技创新活动风险高、成本大以及外部性强的特点使得企业面临创新投入不足的缺陷,因此企业需要使用外部资金来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而外部资金的一大来源便是企业杠杆资金的投入。但是近年来的实例证明,很多企业杠杆率的提升并未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反而出现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依靠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目前由于对外空间的挤压以及内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因素,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随着服务经济、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成为制造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突破发展瓶颈、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密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流通企业在商品流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国流通企业一直面临经营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更是给国内流通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做到切实减轻流通企业成本负担,提高流通企业效率,是推动流通业发展的关键。养老保险缴费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关系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许多学者指出中国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偏高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污染物排放大国,环境治理、绿色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长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愈发凸显;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上要担负起更多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的重任。面对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和大国担当的三重时代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工业绿色转型成为深化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