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Ni-Ti三元合金组织演化与渗氢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多相构成,功能分担”的Nb-Ni-Ti渗氢合金设计理念,选择了19种成分的Nb-Ni-Ti三元合金进行配制熔炼,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析了Nb-Ni-Ti三元合金铸态组织与结构,研究了Nb-Ni-Ti合金铸态组织随合金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了理想渗氢合金组织构成的成分范围。利用Bridgman定向凝固装置对Nb19Ni41Ti40合金进行不同抽拉速度下的定向凝固实验,研究其在近平衡凝固条件下的定向凝固生长形貌。选择了8种成分的Nb-Ni-Ti合金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渗氢实验,分析了Nb-Ni-Ti三元合金的渗氢机理与氢脆机理。不同类型成分的Nb-Ni-Ti合金铸态组织的相组成与相体积分数随成分的变化规律不同。得出合金成分位于Nb-NiTi伪二元系统中,并且Nb原子百分含量大于19at.%时,合金由初生相α(Nb)固溶体和二元共晶组织[α(Nb)+NiTi]构成,是Nb-Ni-Ti合金渗氢的理想成分范围。Nb19Ni41Ti40合金定向凝固实验结果表明,抽拉速度为5μm/s以下时可以获得平界面二元共晶组织定向生长形貌,证明了该成分即为组织完全由二元共晶组织[α(Nb)+NiTi]构成的合金共晶点成分。当抽拉速度为3μm/s时共晶组织中α(Nb)固溶体体积分数最高,随着抽拉速度的增加,共晶间距明显减小。成分为Nb19Ni41Ti40、Nb22Ni39Ti39、Nb24Ni38Ti38和Nb30Ni35Ti35四种成分合金能够进行持续的渗氢实验,没有发现氢脆断裂现象。Nb25Ni30Ti45、Nb25Ni35Ti40、Nb25Ni40Ti35和Nb25Ni45Ti30组织中含有脆性相NiTi2金属间化合物,这些成分的合金膜在渗氢实验过程中产生氢脆。通过渗氢实验验证了α(Nb)固溶体和二元共晶[α(Nb)+NiTi]作为理想渗氢合金组织构成的正确性。渗氢实验结果表明,氢气通过膜片的流量(J·L)与膜片上下游压力平方根之差(Pu0.5–Pd0.5)能够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Nb-Ni-Ti合金的氢渗透率随合金成分中Nb的含量以及膜片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拟合得出不同成分下Nb-Ni-Ti三元合金氢渗透率与温度的关系方程。Nb30Ni35Ti35合金在673K的温度下得到的氢渗透率与纯Pd在该温度下相当。但温度较低时,本实验获得的Nb-Ni-Ti合金的氢渗透率都低于纯Pd。Nb-Ni-Ti合金的氢渗透过程遵循溶解扩散过程,经历了溶解吸附、原子扩散和解吸的三大过程。Nb-Ni-Ti合金氢脆断裂属于穿晶解理断裂。氢化物在固溶体内部析出降低原子间作用力以及氢吸附裂纹尖端降低金属的断裂强度都导致了合金薄膜产生氢脆。
其他文献
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有机结合,对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建立了住宅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层次结构。然后,应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定量计算分析,综合评
简单介绍以太网的发展现状 ,并针对以太网在工业应用中的不足 ,综合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 ,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同时分析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前景
已运营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附近存在着物流企业集聚的现象。物流企业集聚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物流企业集群,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展开了对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
从"慕课"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分析其优势特点对传统大学教育地位的挑战,同时也通过比较分析传统大学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对"慕课"进行冷静思考,分析传统大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慕课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变化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于我院因高尿酸血症就诊的13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9)与对照组(n=69)。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已然发展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负责供应轨道交通运营所需的电能,供电
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物活性.硝基烯烃是杂环合成中的重要合成中间体,可以用于构建含C-O键,C-N键和C-S键的杂环类化合物,从而能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进入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走向世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涉及到商品商标翻译,商标只有经过准确恰当的翻译才能够为消费者所接
目的对152例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病变活检及宫颈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PV-DNA)检测结果与164例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2-2016年妇产科门诊就诊发现宫
<正> 自1895年E.Warming的《植物生态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植物生态学萌芽时期的结束。随着20世纪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新时期的来临,植物生态学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