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释肥膜壳微塑料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及土壤质量的长期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膜肥料是一种新型控释肥,通过在化学肥料的表面覆盖一层膜壳的方式制成。合成有机聚合物因其对环境因素不敏感,制成的肥料释放时期较长,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膜壳材料。在包膜肥料施入土壤、内部养分释放完全后,残留膜壳可以被视为微塑料,经风化作用成为粒径更小的成分,可能会影响重金属污染物的分配、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因此,需要探明膜壳微塑料与重金属污染物的界面化学行为,以及长期施用包膜肥料后膜壳微塑料对土壤结构和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PAT)、石油基聚氨酯(Petroleum based polyurethane,PPU)和生物基聚氨酯(Bio-based polyurethane,BPU)为吸附剂,进行对Cd2+、Cu2+和Pb2+的吸附试验,探讨膜壳粒径、环境p H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并从长期包膜氮肥定位试验土壤中分离残留膜壳,分析膜壳变化,评估包膜氮肥施用对土壤结构和细菌群落的长期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150μm粒径膜壳微塑料对Cd2+、Cu2+和Pb2+的吸附量显著高于1~2mm粒径膜壳微塑料。常温下(25℃)150μm粒径PAT对Cd2+、Cu2+和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31、29.85和34.68mg/g,BPU对Cd2+、Cu2+和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06、23.62和31.49mg/g,PPU对Cd2+、Cu2+和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34、19.11和35.65mg/g。温度和p H显著影响微塑料的吸附过程。(2)原始膜壳微塑料和紫外老化膜壳微塑料对Cd2+、Cu2+和Pb2+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对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六种膜壳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化学吸附占据主导的复杂吸附过程。(3)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均能够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说明吸附过程是非线性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由吸附热力学模型,得出膜壳微塑料对Cd2+、Cu2+和Pb2+的吸附为自发性吸热反应,温度上升有利于吸附的进行。(4)基于包膜肥料长期施用定位试验,只施用磷钾肥(Control)处理的沙粒有机矿物复合体含量最高,其次是不施肥(Nonfertilizer)处理,中等施氮量包膜肥料(CRF2)处理最低。粉粒有机矿物复合体在所有处理中所占比例最大(46.2%~66.6%),中等施氮量尿素(Urea2)处理含量最低,与中等施氮量掺混肥料(Mix2)和CRF2处理差异不显著,高施氮量尿素(Urea3)处理粉粒有机矿物复合体含量显著低于高施氮量尿素掺混肥料(Mix3)处理。基于回归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施氮量解释了22%的土壤结构变化和8%的土壤有机矿物复合体有机质含量变化,微塑料几乎无法解释土壤结构或土壤有机矿物复合体有机质含量的变化。(5)通过对所有土壤样品进行细菌16S r RNA扩增子分析,发现施氮量显著影响了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分布和丰度,样本间的聚类主要基于施氮量而不是氮释放模式或微塑料。通过线性判别分析进一步发现,膜壳微塑料可以特异吸引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Bacillus)、硫杆菌(Thiobacillus)、嗜氢菌科(Hydrogenophilaceae)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等与有机聚合物降解或硫利用的细菌。
其他文献
土壤盐渍化是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典型的濒海盐渍土分布区,土壤盐渍化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的提取濒海盐渍土信息,分析并掌握其动态变化,对盐渍土的动态监测与防控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为土壤盐渍化的监测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目前主要是依据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基于单个像元提取盐渍土信息,濒海盐渍土区受地物光谱混淆等因素影响,分类精度有待进一步
学位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增殖与扩散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导致畜禽粪便成为ARGs的重要储存库,而粪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持续应用增加了ARGs向土壤的输入。土壤-植物系统是ARGs从环境向人体传播的重要途径,而可生食蔬菜成为人群暴露于环境ARGs的来源之一。因此,研究粪肥施用对
学位
氯酯磺草胺属于磺酰胺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具有除草效果好、除草谱广等优点。氯酯磺草胺作为这类除草剂的代表性品种,对大豆田阔叶杂草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氯酯磺草胺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不可避免地在土壤环境中残留,并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蚯蚓是土壤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生物,然而目前有关氯酯磺草胺对蚯蚓毒性的研究鲜有报道。研究氯酯磺草胺进入土壤后对蚯蚓的影响,对于评价其使用后的生态风
学位
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s,PHCZ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在世界各地土壤中被普遍检出,鉴于其土壤生态风险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溴咔唑(3-bromocarbazole,3-BCZ)和1,3,6,8-四溴咔唑(1,3,6,8-tetrabromocarbazole,1,3,6,8-TBCZ)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群落结构、氮碳循
学位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煤炭最多的国家,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物,约占煤炭总量的10%~15%。频繁的煤炭开采活动导致煤矸石累积量的极大增加,使其成为数量最大的工业残渣之一。数量庞大的煤矸石除了堆积于土地之外,也会被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再利用,在煤矿区,将煤矸石用于采煤塌陷地的充填复垦是较为常见的利用方式。然而,煤矸石中含有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在其堆放和利用过程中会不同
学位
可持续的土壤管理要求对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的变化进行可靠和准确的监测。但是近年来随着生物炭(Biochar,BC)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常规的有机质测定方法(化学试剂或高温氧化)无法区分土壤中的原有机质和外源生物炭,使得准确定量生物炭改良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变得困难,这严重影响了土壤肥力评估。因此,探究一种可以测定施用生物炭土壤中实际有机质含量的方
学位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形成过程、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盐渍土成为其主要的土壤类型。受当地淡水供给时间短、盐渍化程度严重等条件限制,黄河三角洲滨海农区主要采用单次大定额水量的漫灌方式在春季进行压盐洗盐,以保障盐碱农田的及时春耕。但是大面积的灌水压盐,在降低了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同时,还会淋洗掉土壤中氮、磷养分,造成养分进入地下水、湖泊、海洋等水体中,产
学位
地膜是继种子、化肥、农药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物质资料,因其具有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更快的发育以及提高作物产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目前,地膜的生产原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化学性质稳定,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加之当前残留地膜回收再利用技术和机制欠缺,导致随着地膜使用量及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地膜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残留在土壤中的大块地膜在太阳辐射、风化、机械破碎以及微生物降解等共
学位
在小麦苗期生长中存在诸多非生物胁迫,其中以干旱和盐胁迫尤为普遍。干旱会导致小麦冬前生长受到抑制、分蘖不足,难以为后期高产奠定良好基础。盐胁迫不仅使植物矿物质营养缺乏,严重还会导致植物死亡。添加外源褪黑素可提高植物抗非生物胁迫能力,具有调节水分平衡,维持叶绿体的完整性,调节硝基氧化稳态和脯氨酸代谢等作用。但是褪黑素在小麦抗非生物胁迫应用上还存在作用剂量不明确、农业实际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筛选小麦苗期
学位
化学合成型缓释肥具有将营养元素丰富、合成工艺简单、长效缓释功能等特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被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然而,传统的化学合成型缓释肥仅含有的氮养分,短期内难以实现完全降解和释放,不能完全满足短生长周期作物的营养需求;并且目前多集中于对化学合成型缓释肥溶解性能的考察而忽略其养分释放的机制的研究;另外由于传统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从而导致引起昂贵的生产成本,这些都将会极大的限制化学合成型缓释肥的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