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h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在其演变发展之中不断地调适着自身姿态的特殊文化资源。对于非遗活态性特征的保护,是当前非遗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如何去揭示非遗项目与非遗内部的知识要素之间,在非遗的时空演变及发展过程中的关联,是非遗的知识组织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GIS、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时空建模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通过GIS等技术对非遗演变过程中琐碎的时空信息进行梳理,并设计相关可视化手段,有利于向大众展示非遗的活态性特征,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关注GIS在非遗研究中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缺少二者在概念理论上的深度结合;并且大多是面向特定项目,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时空信息进行组织,通用性较差;尚缺乏软件层面的通用数据模型设计以及相关应用方法的研究。因此构建非遗演变数据模型与探索相关应用方法,能够有效填补当前研究中的空白,对于非遗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传承非遗文化,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非遗演变数据模型设计与应用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模型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探索了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的应用领域及实际需求;深入分析了非遗演变的数据特征,对于文本内容以及其中信息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与总结,并对数据在时空信息的表达方式上进行了梳理,为后续进行建模打下基础。(2)分析了非遗演变中各类对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在模型中的描述方法;在对非遗演变的过程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演变中的概念层次,分析了非遗事件在演变宏观和微观层面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建立了以事件为核心的非遗演变概念模型,从而对非遗演变进行由对象到过程,由细部到全局的描述。(3)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将概念中的类转换为数据模型中的类,定义了类及其内部结构;探索了基于模型进行宏观微观变化关联的方法,并运用“基态修正”的思想降低了空间数据在存储上的冗余;通过属性的语义划分以及横纵向表相结合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提出了非遗的多元性特征在数据模型层面的统一描述方法。最后,本文基于模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以GIS技术为支撑,通过软件开发的方式初步展示了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对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对来自不同非遗项目的时空信息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与扩展性;基于模型能够对非遗演变过程进行全面地展示,并有利于发现要素之间在演变过程中的内在关联;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模型的应用场景,能够展现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为促进信息服务层面的文旅融合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以贵州绿茶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茶叶中水分、游离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类总量、茶多酚及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快速同时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分析甲状腺患者术前血清的TSH和Tg浓度,推测出TSH和Tg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上面的价值,从而更好的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减少临床工作中良性结节的手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并总结现代中药内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思路。材料与方法:对1989年1月—2019年12月间CNKI、VIP、万方三大数据库中
为提高2-HZ75—2F1500搅拌站生产能力,满足风仪项目一枯混凝土生产高强度的需求,对该搅拌站控制系统进行了技术改进。通过提高皮带机带速,使之与升级后的控制系统相匹配,同时调试
1工程概况大竹县东柳河发源于铜锣山黄泥螃西侧朝阳乡花土地,海拔高程700.1m,由南向北流经县城西北部、经乌木镇,入乌木滩水库转东柳、竹北、人和、杨家、清河、柏林等乡,至庞家嘴
以Li2CO3、H3PO4和FeCl2·4H2O为主要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FePO4。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差热分析法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采
“4R”技术的应用,有效突破了面源污染散乱难的瓶颈,实现了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全过程防控与全空间覆盖、面源污染的近零排放及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的目标.
汽车空调作为保证车辆乘员舱舒适性的系统,会消耗相当一部分发动机的功率,为合理设计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对车辆的热负荷计算至关重要.本文对汽车空调系统整车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研究了久效磷(Monocrotophos,MCP)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胁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久效磷暴露能够导致hsp-16.41、hsp-70、cyp-35a2、vit-2、vit-6和
<正> 2004年夏季藻华暴发期间在太湖梅粱湾布设13个采样点,利用定量滤膜技术(Quantitative FilterTechnique:QFT)得到总悬浮颗粒物、浮游藻类和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