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形成逻辑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内容。目前,学界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研究大都集中对这一思想“原理意义”的阐释,忽略对其形成逻辑的文本研究,从而导致这些阐释虽然不乏启示性,但缺乏文本依据,有过度诠释之嫌。这不仅掣肘了对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的精准把握,更不利于深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本文结合这一现状,尝试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本的细致梳理,勾勒出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的形成逻辑,并阐释其当代意义,以期为“原理意义”的阐释奠定更为可靠的逻辑前提。
  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的形成逻辑是指: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核心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是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近代哲学家的相关成果,基于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和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的深刻洞察,在“四重批判”——历史学批判、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形成的,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经验性把握”。据此,本文把“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形成过程,分为马克思早期相关探索和“创立完成阶段”两个时期。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的形成逻辑就贯穿于这两个时期中。
  除序言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系统考察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揭示其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部分系统考察马克思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早期思想探索,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揭示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逐步深化与发展的过程,评价这一时期的发展与不足。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即:以《曼彻斯特笔记》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主要文本依据,厘清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得以形成的根本逻辑前提——“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经验性把握”;进而顺次考察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和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唯心史观的相关批判,马克思关于“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的基本规定和主旨,确认《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形成的标志。
  第四部分考察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思想形成逻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以阐明其现代启示。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为此,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全面系统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既是一项开启乡村现代化新征程的创世之举,也是百年乡村建设运动中最为伟大的社会实践,对“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的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时代回答。在新时代推进乡
学位
报纸
农村基层干部是我国农村社会的管理者,也是一系列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对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脱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脱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如何提高脱贫质量并保障脱贫成效的可持续性成为农村基层干部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文章阐释了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梳理了农村基层干
学位
我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是我党成立以来,一大批中国的作家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奏响了时代变革的先锋号角,从此,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文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强劲力量一直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运用我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是坚持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本文通过探讨现当代以来我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思考如何顺应时代的呼唤和青年人的诉求,发挥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
学位
期刊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林的精神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战斗旗帜。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之需,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研究学习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有利于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推动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全文除了导论和结论之外共四个部分
学位
期刊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经济关系中考察社会公正问题,指出社会公正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公正观为本论文考察和解决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问题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伴相生。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致力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农村弱势群体的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补齐的“短板”,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