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磁致伸缩材料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时变本构理论及其若干应用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xiaoh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磁致伸缩材料(GMM)是21世纪一种极具战略性的新型智能材料,它具有输出应变(或应力)大、机电转换效率高、能量密度大、响应速度快等许多优异性能,在现代高新技术领域(例如换能器、磁电(ME)复合材料)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受到学术界、工业界尤其是国防研究中的高度重视。然而,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磁致伸缩材料表现出非线性的磁-弹-热耦合特性和频率相关的磁滞特性。此外,在材料的具体应用中,还会涉及到材料与器件构形变化间的耦合相互作用。以上两个层次的多重强非线性耦合相互作用严重制约了以超磁致伸缩材料为核心元件的众多智能器件的性能表征、优化设计和具体使用。为此,本文针对超磁致伸缩材料本构关系的定量描述及其在换能器与磁电复合材料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与数值仿真研究。首先,基于热力学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分别建立了超磁致伸缩材料磁-弹-热耦合的磁致伸缩模型和频率相关的磁化模型。继而通过有效磁场将材料的磁致伸缩模型和磁化模型耦合起来构成了超磁致伸缩材料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时变本构模型。该模型保留了磁致伸缩模型和磁化模型的优点,可全面、有效地刻画实验观测到的材料固有的磁-弹-热耦合行为和频率相关的磁滞行为,同时有效解决了磁滞回线在拐点处的负磁化率问题,从而为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性能表征及其在智能器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完善的本构理论。其次,以超磁致伸缩材料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时变本构模型为基础,结合换能器的结构动力学原理及力学与位移边界条件,建立了研究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复杂系统的耦合理论框架——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时变动力模型。通过数值算例强调了非线性时变动力模型建立过程中同时考虑材料层次和器件层次的耦合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示了新建的非线性时变动力模型在全面描述无偏和有偏加载情形下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多场耦合行为和静、动态磁滞行为方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上研究内容为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性能表征、优化设计及其进一步在主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分析方法。最后,针对层状磁电复合材料复杂的磁-弹-电耦合问题,建立了一新的既包含线性耦合相互作用又包含非线性耦合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通过与实验测量结果和线性理论框架的定量、定性比较,充分证明了新建的非线性理论框架在层状磁电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优化设计方面的准确性和便利性,指出了理论研究中考虑磁致伸缩相非线性的磁-弹耦合特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上研究内容为基于Terfenol-D的层状磁电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优化设计及其进一步在致动器和传感器中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初步显示了力学方法在研究多重耦合强非线性复杂系统方面的广阔前景与潜在优势,补充和完善了现有超磁致伸缩材料本构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为超磁致伸缩换能器和基于Terfenol-D的层状磁电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优化设计及其具体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低维纳米材料因为诸多奇异的性质和在未来纳米器件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科技界的普遍关注。由于量子受限等效应,它们往往表现出宏观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质。尽管对于这些低
近年来,对于在能源安全、环境、生物安全等领域出现的日益突出的问题,人们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些严峻的挑战,并研究开发新的技术与工艺用于能源的存储与转换、环境检测、高性
发展新型纳米材料和器件是纳米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目标,而低维纳米材料,如硅纳米线、纳米管和石墨烯等,因其自身独特的结构以及与传统技术之间具有极好的兼容性,而备受人们
化学储氢材料储氢容量高、成本低,但吸/放氢的温度高、速率慢。从微观上讲,吸氢的第一步是氢分子在储氢材料表面的解离,而放氢过程包含材料内部缺陷形成和原子迁移。然而,单凭
目的:观察中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分为三组:即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组30例,中药组以化肝煎加减治疗;西药组以雷
结合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构建了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移动社交资源共享(SMSRL)平台,并对主要功能模块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探讨了实现该平台的关键技术。SMSRL平
<正>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外国学生造出如下的句子:(1)不但她会唱歌,而且还会跳舞。(2)我不但去了,而且他也去了。以上句子都有毛病,问题出在连词的位置
期刊
以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五相机和双相机倾斜摄影系统获取数据,并借助Smart3D Capture建模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建模成果对比分析两种倾斜摄影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对
根据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现场测量资料,分析了村庄建筑布局、院落平面布局、房屋建筑高度、房屋开窗等对交通噪声衰减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村庄布局及院落空间形式,以改善高
为探讨特大型桩套箱桥墩基础的护底防冲工程问题,通过实验室试验,分别对墩基防冲护底的方案选择、防护工程结构分层和范围确定、防护材料的稳定及成型情况以及护底工程的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