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终点事件危险因素分析及中成药疗效评价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ry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技术,分析冠心病终点事件危险因素和评价中成药疗效,为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据。
  方法:
  本研究包括文献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前瞻队列研究3部分。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筛选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献,采用AMASTAR法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采用结局指标GRADE证据等级质量法对文献进行证据等级评价;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2016年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院HIS系统中的病例,由2名研究者逐份阅读,筛选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病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析冠心病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分别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不匹配不分层法、不匹配分层法3种病例对照形式,通过x2值、OR值及95%CI以评价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前瞻队列研究包括方法学介绍和课题中期成果总结,受试者来源包括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社区医院,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访时间为17个月,平均3个月访视1次,访视内容包括患者用药及终点事件,试验起止时间2017.10-2019.2.28,采用生存分析法、Cox回归分析法评价中成药对冠心病的疗效。
  结果:
  1.文献研究:①纳入文献一般特征:纳入文献57篇,中文46篇,英文11篇,共涉及1336个RCT研究,144341例冠心病患者;②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分值在2-11分之间;其中2分的1篇,占1.8%;3分的2篇,占3.6%;4分的10篇,占17.5%;5分的16篇,占28.1%;6分的12篇,占21.1%;7分的5篇,占8.8%;8分的1篇,占1.8%,9分的2篇,占3.6%,10分的6篇,占10.5%,11分的2篇,占3.6%;③主要结局指标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心电图改善52篇,极低质量6篇,占11.5%,低级的有26篇,占50.05,中级的有20篇,38.5%高级的0篇,占0.0%;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有33篇,极低质量6篇,占18.2%,低级质量17篇,占51.5%,中级10篇,占30.3%,高级的0篇,占0.0%;总有效率改善的有25篇,极低的有4篇,占16.0%,低级的有7篇,占28.0%,中级的14篇,占56.0%,高级的0篇,占0.0%。
  2.危险因素分析:①病例基本特征:阅读病例3173例,其中,心律失常496例,高血压833例,不稳定心绞痛634例,肺炎132例,心力衰竭417例,其他99例,具有明确冠心病诊断标准病例562例,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532例,包括发生终点事件77例为病例组,其余455例为对照组。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并结合电子病例信息,共确定22个变量: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治疗方式(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溶栓治疗)、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房颤、心功能)、CRP、TC、TG、LDL-C、HDL-C、LVEF、HbA1c、SBP、DBP、中成药;②多因素回归分析:病程/胆固醇/LVEF/HbA1c/SBP/DBP/治疗方式/中成药,OR值分别为:1.086/2.180/0.952/1.461/4.942/2.766/0.312/0.525,β值分别为:0.082/0.779/-0.049/0.379/1.598/1.017/-1.166/-2.217,P值分别为:0.001/0.027/0.006/0.000/0.001/0.033/0.004/0.000,病程/高血压/糖化/胆固醇是冠心病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介入治疗/中成药强暴露是冠心病终点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③ROC曲线绘制:各独立危险因素的综合贡献值为2.71时,冠心病终点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543。
  3.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采用倾向性匹配、不匹配不分层和不匹配分层3种病例对照形式计算x2值与OR值及95%CI以评价中成药疗效:①倾向性评分匹配:x2=5.705,OR=0.374,95%CI[0.164,0.851],在各因素均衡可比后,服用中成药发生冠心病终点事件的风险是未服用中成药的0.374倍,表明中成药可以降低冠心病终点事件发生风险(P=0.017<0.05);②不匹配不分层:x2=6.256,OR=0.513,95%CI[0.302,0.871],在各因素未进行均衡性处理情况下,服用中成药发生冠心病终点事件的风险是未服用中成药的0.513倍,表明中成药可以降低冠心病终点事件发生风险(P=0.012<0.05);③不匹配分层: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层:保守治疗:x2=4.555,OR=0.508,95%CI[0.271,0.953];介入治疗:x2=0.905,OR=0.556,95%CI[0.163,1.892];治疗方式合并后x2=5.43,OR=0.517,95%CI[0.296,0.905],表明服用中成药发生冠心病终点事件的风险是未服用中成药的0.517倍(P<0.05);根据病程进行分层:病程0~5年:x2=10.63,OR=0.30,95%CI[0.14,0.64],P=0.001;病程6~10年:x2=4.43,OR=0.370,95%CI[0.14,0.96],P=0.035;将病程合并后x2=14.822,OR=0.325,95%CI[0.180,0.588],将服用中成药发生冠心病终点事件的风险是未服用中成药的0.325倍(P<0.05);根据胆固醇进行分层:TC正常组:x2=4.828,OR=0.495,95%CI[0.262,0.935];TC异常组:x2=2.602,OR=0.459,95%CI[0.176,0.198];将胆固醇合并后x2=7.39,OR=0.483,95%CI[0.285,0.822],表明服用中成药发生冠心病终点事件的风险是未服用中成药的0.483倍(P<0.05);根据LVEF进行分层:LVEF正常组:x2=3.022,OR=0.533,95%CI[0.260,1.093];LVEF异常组:x2=5.56,OR=0.385,95%CI[0.171,0.866];合并后x2=8.18,OR=0.426,95%CI[0.271,0.789],表明服用中成药发生冠心病终点事件的风险是未服用中成药的0.426倍(P<0.05);根据糖化进行分层:糖化正常:x2=0.488,OR=0.687,95%CI[0.238,1.980];糖化异常:x2=5.638,OR=0.465,95%CI[0.246,0.882];糖化合并后x2=5.73,OR=0.516,95%CI[0.300,0.889],表明服用中成药发生冠心病终点事件的风险是未服用中成药的0.516倍(P<0.05)。
  4.前瞻队列研究结果:①队列基本资料:纳入158例冠心病受试者,男性103人,占65.2%,女性55人,占34.8%;根据中成药暴露程度分3个队列:暴露队列87人,一般暴露队列27人,非暴露队列44人。随访17个月期间,暴露队列发生终点事件10例,6例男性4例女性,其中包括9例血运重建术,1例NSTEMI,ID分别为7/26/44/45/66/69/75/90/95/117,发生时间分别为2/11/15/12/6/6/10/5/10/14月;一般暴露队列发生终点事件13例,10例男性3例女性,其中包括4例心梗,9例血运重建术,ID分别为10/25/36/39/42/51/54/64/72/79/85/115/120,分别发生在第2/11/12/8/9/11/9/11/7/7/6/16/12月;非暴露队列发生终点事件24例,16例男性8例女性,其中包括2例NSTEMI,1例死亡,21例血运重建术,ID分别为3/9/11/21/23/24/27/30/32/33/57/60/74/80/83/84/92/97/102/103/105/106/112/114,发生终点事件时间分别为第12/7/14/3/6/11/16/9/7/11/11/12/7/6/12/1/15/9/13/5/16/7/16/16个月;②累积结局发生率:经Kaplan-meier分析LogRank(Mantel-Cox),x2=31.060,P=0,000,Breslow(GeneralizedWilcoxon)检验,x2=29.443,P=0.000,暴露队列的累积结局发生率低于一般暴露、非暴露队列(P<0.05);分层分析累积结局发生率:根据性别分层:经LogRank(Mantel-Cox)检验x2=30.916,P=0.000,Breslow(GeneralizedWilcoxon)检验x2=22.921,P=0.000,暴露队列累积结局发生率低于一般暴露和非暴露队列(P<0.05);根据高脂血症分层:经LogRank(Mantel-Cox)检验x2=32.484,P=0.000;经Breslow(GeneralizedWilcoxon)x2=27.863,P=0.000,表明暴露队列结局发生率低于一般暴露和非暴露队列(P<0.05);③AR、RR值:Cox回归分析结果,相对于非暴露队列,暴露队列的RR值为0.169,95%CI[0.081,0.353],AR值为-0.34,P=0.000,表明长期服用中成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是未服用中成药的0.169倍(P<0.05);一般暴露队列的RR值为0.884,95%CI[0.450,1.737],AR值为-0.01,P=0.721,表明间断服用中成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是未服用中成药的0.884倍(P>0.05)。
  结论:
  1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等近期疗效方面有一定作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献表现为方法学质量整体不高,证据等级普遍偏低。
  2LVEF/介入治疗/中成药强暴露可能是冠心病终点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病程/胆固醇/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可能是冠心病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3基于在天津市市部分地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及前瞻队列研究,表明中成药在降低冠心病终点事件发生的远期疗效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初步得到中成药可以延缓冠心病终点事件发生的证据体,为中成药防治冠心病提供了一定循证医学证据。
其他文献
小儿腺样体肥大为儿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打鼾、喷嚏、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等。腺样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2~6岁时增生最显著,10~12岁左右逐渐萎缩,因此本病以学龄前儿童最为好发,据统计发病率为9.9%~29.9%,且以男性较多,几乎是女性的2倍。此病全年好发,尤以冬春季节多发。腺样体肥大最主要的危害是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次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等,对儿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药结肠透析干预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结肠透析防治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机制和临床应用。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规律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按照中药结肠透析频率分成高频组、低频组、对照组,高频组为6个月结肠透析≥30次,低频组为6个月10次<结透<30次,对照组为非
学位
目的:  以盐酸硫必利片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熄风胶囊联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提供新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所有病例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抽动障碍专科门诊,临床诊断为抽动障碍,且符合中医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的患儿。共纳入78例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按照1:1的比例分
学位
目的:  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收集80岁以上超高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超高龄冠心病PCI患者的相关非传统危险因素,并试图探讨证候与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研究和决策提供线索和依据,以期为规范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药规范诊治提供理论指导。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进行,对天津市南开医院心内科2016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行冠脉造影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收
目的:观察厚朴温中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自2018年4月到2018年11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80例,采用SPSS21.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随机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予厚朴温中加减方,每次150ml,2次/天。西药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每次0.2g,3次/天。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
目的:  观察PGLA线体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提供简便效优的治疗方案。  方法:  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部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观察组予穴位埋线治疗,选穴:中脘,气海、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每周1次;对照组予常规针
学位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KD)非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中等强度步行运动康复训练,分析中等强度的步行锻炼对CKD非替代治疗的患者的疗效作用,为CKD非替代治疗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根据相关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CKD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
目的:  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作用及其机制,以进一步阐明该针法治疗此类病证的相关机理。  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确诊为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后入选本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施以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加取白环俞双、
目的:从肠肾相关角度探究慢肾衰状态下的肠道的相关改变及其进一步影响慢肾衰的机理,并观察扶肾颗粒对慢肾衰干预的效应及起效机制。  方法:本研究分为四部分内容。研究一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对CRF肠-肾轴相关内容做了系统梳理,并结合中医对CRF的认识,阐述了中医的脾肾相关与肠肾相关的紧密联系,为后续扶肾颗粒在CRF肠肾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二为动物实验,将105只SPF级雄性S
背景: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功能与结构异常,最终导致心室舒缩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中运用“血-脉-心-神”一体观,认识心力衰竭,指导临床分期治疗,其中益气活血法贯穿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始终。心力衰竭进展过程中,出现病理性心肌代谢重构,心肌细胞线粒体机能损伤,心肌中底物利用和能量代谢改变,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异常,产生大量的ROS,线粒体动力学适应性改变,线粒体自噬水平改变。线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