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有456,000例新发,400,000例死于食管癌。全球食管鳞癌患病数中国占了一大半(53%,210,000 例)。北方的太行山脉附近的豫北地区和南方的潮汕地区是中国食管鳞癌的主要高发区。由于食管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到了出现吞咽困难已经是癌症中晚期。课题组前期通过对癌变不同阶段的组织DNA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靶向测序,结果发现PCDH9基因在上皮内瘤变和浸润癌组织存在突变或拷贝数缺失。 钙粘蛋白(Cadherin)是一类超家族,可通过钙依赖的方式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的粘附,在许多器官形态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原钙粘蛋白( Protocadherin,PCDH) 属于钙粘蛋白家族中一大成员。近年来,已有相关研究证明 PCDHs 的一亚型——非聚集型 PCDH (Delta-PCDHs,δ-PCDHs)表达下降或缺失是导致恶性肿瘤的原因之一。PCDH9 属于PCDHs 家族成员,能编码蛋白大小为 137KD。PCDH9 和已被证明为抑癌基因 PCDH8、PCDH17、PCDH20同位于染色体13q21。近几年来研究表明,PCDH9在胶质细胞瘤、胃癌、肝癌表达下降,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和经典钙粘蛋白作用相似,原钙粘蛋白同样调节同种细胞间的黏附,但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目前仍然未知,特别是在鳞状细胞癌中。 因此,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对食管不同癌变阶段样本中 PCDH9 的测序结果,主要首先验证PCDH9基因的突变及拷贝数变异情况,再检测PCDH9蛋白在食管癌变不同阶段(包括正常、单纯性增生、上皮内瘤变、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最后从基因组以及蛋白组层面联合分析,探讨PCDH9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改变及其意义。 材料与方法: 材料: 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科2012-2015年间66例术前未经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包括正常对照(N),单纯增生组织(H),上皮内瘤变组织(D),食管鳞癌组织(T),其中38例用于检测PCDH9基因突变和拷贝数变异情况。标本均在肿瘤组织、肿瘤旁(距肿瘤边缘2cm内)粘膜组织和食管远端切缘(距肿瘤边缘5cm外)粘膜或粘膜下肌肉组织等处配对取材。 方法: 1. HE染色:观察食管鳞癌及癌旁粘膜、远端切缘粘膜组织学类型; 2. Sanger测序:通过PCR扩增目的片段,验证二代测序结果PCDH9基因危害性点突变; 3.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及验证新鲜食管的N、H、D、T组织DNA中PCDH9基因的拷贝数变异状况; 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H、D、T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PCDH9蛋白的表达强度。通过OLYMPUS BX43全能显微镜和OLYMPUS DP21采集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 5. 统计方法:应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主要采用了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和Gamma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Sanger测序结果与课题组前期测序结果基本一致,PCDH9基因在上皮内瘤变或食管鳞癌中存在8个错义突变,且这些突变中7个位于2号外显子处,1个位于3号外显子处; 2. 在H、D、T样本中PCDH9基因的拷贝数缺失比例分别为4.34%(1/23),35.5%(11/31)与34.2%(13/38);且两两比较发现H与D组织、H与T的PCDH9基因拷贝数变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PCDH9蛋白表达水平在上皮内瘤变以及食管鳞癌中显著减少,且与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之间存在负相关(Gamma系数G=-0.875,P<0.001)。 结论: 1、癌前病变阶段即上皮内瘤变与食管鳞癌均存在 PCDH9 基因的突变和拷贝数缺失,且PCDH9表达下降,PCDH9可能参与食管癌发展进程; 2、PCDH9蛋白表达强度随食管鳞状上皮由正常逐渐演变为浸润癌的过程中逐渐下调,提示早期癌变细胞 PCDH9 表达缺失可能导致细胞间黏附减弱从而增强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能力; 3、拷贝数缺失可能是影响PCDH9表达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