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技人员,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技术人员。党和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发挥中职院校的骨干作用,中等职业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步伐,随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变动,满足行业、企业用工需求。专业设置是一个学校能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优化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层次结构相一致,才能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也能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以莱州市一个县域城市的6所中职学校,尤其是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为实践调研对象,追溯专业调整优化历史,分析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得出莱州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基本适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同时也发现在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对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进而提出分析解决这些困难的对策,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参考意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莱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有着深切紧密联系,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结构体系,拥有自己的品牌专业,组建职教集团,校企联合办学,努力探索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道路,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发展。尤其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已经成为带动烟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领跑者。在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双师型教师及实践指导教师,大大制约了学校专业发展步伐,专业设置存在无序性,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内涵不明确,专业设置口径窄,专业建设重复甚至在同一所学校出现内涵几乎相同的两个专业,给上级主管部门及家长、学生、用工企业造成极大困惑与不便。因而,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使之真正完整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