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机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并用LPS刺激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炎症增殖模型探究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选取Balb/c雄性小鼠(18-22g),随机分组。通过小鼠腹腔注射LPS(20mg/kg)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各组小鼠均于建模前3小时分别灌胃给予溶媒(含有4%1,2-丙二醇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或相应药物(地塞米松:1.5mg/kg;PV:458μg/kg和229μg/kg)。于建模12小时后,将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1006xg,4℃,离心10min),用于测TNF-α,IL-6和NO值或其余细胞因子。并取小鼠肺组织和心肝脾肾用于后续实验。利用蛋白质组学及计算机拟合寻找PV可能的抗炎作用靶点,根据PV药效基团构建分子对接,及蛋白质组学中差异蛋白表达确定分子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JAK磷酸化修饰及磷酸化NF-κB,caspase-3和caspase-1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组织中caspase-1表达。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用LPS刺激复制炎性增殖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PV干预。利用MTT法检测RAW264.7的细胞活力;细胞流式术检测RAW264.7的细胞凋亡;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浓度;Western blot检测JAK磷酸化修饰及磷酸化NF-κB,caspase-3和caspase-1蛋白水平;RT-q PCR法检测NLRP3、caspase-1、IL-1β、IL-18、caspase-3和bax m RNA的表达。采用小干扰RNA质粒将JAK2和JAK3在RAW264.7细胞中沉默或过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 JAK2/JAK2、p JAK3/JAK3及磷酸化NF-κB,caspase-3和caspase-1蛋白水平。结果:1.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1)PV可显著提高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生存率(P<0.05);同时与正常组相比,PV(458μg/kg)组小鼠各脏器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V对小鼠无明显毒性。2)PV可显著改善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炎性细胞在肺泡中的浸润,减轻肺水肿(P<0.01);显著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PO活性及MDA产生量(P<0.01);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及NO的产生(P<0.05),提示PV可保护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2.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的抗炎机制靶点及相关通路蛋白水平变化1)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显示JAK及NF-κB信号通路上差异蛋白高表达,提示JAK与NF-κB均可能是PV的作用靶点。计算机分子拟合实验结果也提示,在PV药效基团与ALI疾病模型中计算出195个可能作用靶点,其中JAK激酶,caspase-3与NF-κB信号通路包括在其中。2)PV可显著抑制小鼠肺组织中JAK2及JAK3的磷酸化修饰(P<0.05),显著降低磷酸化NF-κB蛋白的生成(P<0.01),同时显著降低焦亡标志蛋白caspase-1和凋亡标志蛋白caspase-3的表达(P<0.05),改善LPS引起的小鼠肺组织病理性凋亡及炎性焦亡,减轻炎症的发生。3)PV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炎性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P<0.01)。显著促进LPS作用后的RAW264.7巨噬细胞的凋亡(P<0.01);降低LPS诱导后RAW264.7巨噬细胞培养液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P<0.05)。4)PV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JAK激酶中JAK2及JAK3的磷酸化修饰(P<0.01),NF-κB蛋白的磷酸化(P<0.01),显著抑制焦亡蛋白(caspase-1)水平及焦亡蛋白m RNA(caspase-1、NLRP3、IL-1β、IL-18)的表达;显著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3)及凋亡蛋白m RNA(caspase-3和bax)的表达(P<0.05)。3.Si RNA质粒转染后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变化1)PV对沉默或过表达JAK2或JAK3的巨噬细胞均能抑制其JAK2及JAK3的磷酸化修饰(P<0.05)。2)PV在抑制JAK2及JAK3的磷酸化修饰同时,抑制NF-κB蛋白的激活(P<0.05)和caspase-1蛋白表达(P<0.05)并促进caspase-3蛋白表达(P<0.05)。结论:1)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可以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抑制肺组织中炎症细胞焦亡和病理性凋亡的发生。2)对甲苯磺酰维达列汀可促进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凋亡并抑制焦亡的发生,该作用可能与选择性抑制JAK2与JAK3的磷酸化修饰,从而影响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和肾移植患者使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治疗药物是否能提高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降低骨折风险及用药安全性仍有待确定。我们使用已发表的数据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比较双膦酸盐、雷洛昔芬、地诺单抗和特立帕肽等药物对这一部分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玄参蜂蜜及碘伏换药在剖宫产术后伤口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我国探索FDA级医用蜂蜜提供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根据前瞻性单中心对照试验原则,募集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随机抽取患者2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玄参蜜换药,对照组采用常规碘伏换药。记录干预后创面渗出量,创面愈合面愈合时间、细菌定植数、相关不
背景: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其生存率也同步增加。但恶性肿瘤患儿在其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全过程中遭受严重的身心创伤并未得到及时修复,同时青少年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极易导致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出现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目前,已有研究探索了恶性肿瘤患儿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但各因素间内在交互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同时也缺乏基于技能的压力管理在提升其心理社会适应的应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2.01.01至2019.07.01之间接受过结直肠腺瘤切除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6名,其中二甲双胍使用者有37名,非二甲双胍使用者有39名,对比分析不同药物使用者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二甲双胍使用者组共37名患者,有8名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1.6%);而在非二甲双胍使用者组中复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预先指示知识水平、态度及实施预先指示的行为,探索影响临床护士预先指示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因素,为预先指示在临床护士中的培训及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文献法,大量查询国内外文献,调取研究所需资料。综合对国内肿瘤医院8名医护人员的访谈结果,国外护士对老年人实施预先护理计划的经验和观点以及现有预先指示知识评价工具形成初始条目,8位专家参与专题小组讨论,最终编制了护士预先指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经达格列净治疗后的效果,探讨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Glypican-4,GPC-4)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和住院患为试验研究对象,纳入80例未经任何降糖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的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达格列净治疗12周后,观察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GPC-4水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炎症标志物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SP140对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SP140作为KIRC潜在预后生物标记物提供依据。方法:(1)利用TIMER及UALCAN数据库在线分析SP140在不同类型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2)利用TIMER及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SP140的表达与肿瘤患者预后
目的:比较超声影像组学与ACR TI-RADS预测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良恶性的能力,并探讨超声影像组学联合ACR TI-RADS预测TNs良恶性的能力。方法:总共纳入394个TNs,并全部作为训练组;从中随机抽取150个TNs作为验证组。基于训练组得到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 score,Rad-score),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基于ACR TI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重耐药菌肆虐,开发出治疗细菌感染的新方法迫在眉睫。光热疗法/光动力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hotodynamic therapy,PTT/PDT)协同策略已显示出在对抗多重耐药菌方面的广阔前景。但是,PTT/PDT协同作用往往需要使用不同波长的两个激光源依次辐照或单个高功率激光辐照才能激活,大多使用的激光功率密度远远超过了激光安全使用标准。实际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