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评估的上海北外滩马厂路风貌保护街坊更新设计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in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上海中心城区有新增风貌保护街坊250处。虹口区马厂路风貌保护街坊是2016年首批119个新增风貌保护街坊之一。街坊位于北外滩虹口港和黄浦江交汇处的核心地块,街坊内不同年代和风格,不同质量与价值的历史建筑共存,其城市更新计划已经纳入区“十三五”重点项目。然而,风貌保护街坊的划示仅仅是成片和抢救性保护工作的开始,如何行之有效地在街坊层面保护历史文化并实施城市更新,目前没有明确地政策指引,也没有充分地经验总结。因此本文选择马厂路风貌保护街坊为研究对象,以街坊和历史的价值评估为依据,结合对国内外风貌保护街区更新模式研究,探索在满足一定的新建设容量条件下,风貌保护街坊的功能更新及形态设计策略与方法。
  论文首先对马厂路街坊和历史建筑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分析评估,针对街坊所在的面积约1平方公里城市大街区的空间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研究,总结马厂路街坊在肌理特征及混合度、界面的历史性与连续性等方面的整体价值,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街坊历史建筑进行定性定量结合的价值评估,确定历史建筑留改拆优先级。在此基础上,针对现状的资源以及街坊保护诉求与控规的矛盾等问题,研究制定合理的建设容量和功能定位,通过设计研究分析体量与形态的布局关系,及其在街区外部与内部适应性,以确定高层建筑体量的位置与形式。通过梳理与历史肌理相关联的空间结构,合理组织功能布局,建立对外具有良好连接性,对内具有渗透性的街区公共空间网络,并从新旧共生角度研究了街坊西侧的溧阳路滨水界面的更新与整治。本论文的研究可为马厂路及其他相似类型的风貌保护街坊更新提供一种有实践意义的工作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大城市青年人对租房的意愿不断高涨,青年人的居住需求与租住空间的套内空间布置、家具配置等的匹配度却较低。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青年租户的入户调查与研究分析,尝试揭示青年租户居住习惯与套内现状的相互关系,构建行为习惯与住宅空间的关联性。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青年户租房或居住习惯调查的相关类型案例与研究进行分析,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针对上海青年租户取样进行入户实态调研,包括测绘、实态照片记录和租户
学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类公共活动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然而,城市公共空间因其人群密度大、人流量高的特点,使得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人在各类人群聚集事故中丧生。如何加强人群安全,预防并减少城市公共空间人群事故的发生,变成了城市设计者与管理者们必须面对的一项新的挑战。  传统的建筑设计一般遵循不同的设计标准而进行,在人群安全方面,主要对场所的
我国目前的城市从生产的城市逐渐变为了生活的城市,居住功能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住区的模式演变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结构和发展。但至今为止,我国对于住区的建成环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以建成住区项目的使用后评价(POE)研究为基础,重点探讨POE的理论及方法对实际案例——良渚文化村住区的应用与实践,希望对于发展和完善居住区建成环境评价的方法具有一定地实践意义。  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
学位
无论古今、中外,集市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其不仅仅作为一种基础性的零售业态,承担了重要的商业交易功能,同时是延续和表征地域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当代中国城市中,集市这一传统的贸易方式已经越来越剥离开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大量传统集市的替代产物出现,加之旧城更新、电商网络兴起带来的冲击,传统集市空间正在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当代中国的城市中,其具有怎样的空间现状及空间特征是本文想要研究的问题。  首先通过
学位
论文的选题来源于“西方建筑结构技术在近代上海的本土化及其持续影响研究”课题,以1843-1943百年间上海公共租界范围颁布的建筑规则中结构技术和规范控制的部分为研究对象。文章的出发点来自以下几个问题:  上海近代公共租界的结构控制法规是如何演进的?  结构控制规范形成的动因有哪些?  规范的形成受到了哪些西方结构法规章程、何种程度的影响?  移入西方章程形成的初代公共租界规则如何适应、本土化的? 
学位
1854年天主教传入台州,1926年台州教区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六个国籍代牧区之一,标志着中国天主教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台州海门天主教堂始建于1893年,从1927年起成为台州教区的主教座堂。海门天主教堂堂区的规模以及完整性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甚为少见。台州海门天主教堂中的主要建筑造型独特,其风格与营造技术是西方教会建筑与台州传统建筑技艺的有机结合,是西方文化和建造技艺引入和本土化的典型案例。海门天主
学位
在近代上海的城市发展建设中,杨树浦地区是其最大的工业区——沪东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上海城市经济的繁荣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受到上海近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其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的总体发展进程息息相关;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及在城市建设格局中的特殊定位,它也是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建设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地区,在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与建设特点上,与城市其他大部分地区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这一地区
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特大型会展建筑已经成为会展建筑发展建设的主要趋势。特大型会展建筑的建设对其所在城市片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产业功能的聚集、基础设施的建设、空间的重新组织、空间环境的改善、城市活力的提高等等,最终形成了以特大型会展建筑为核心的城市片区(会展片区)。特大型会展建筑的建设如火如荼,但并未对这一城市片区的城市设计加以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以特大型会展建筑为核心的城市片区的城市设计进行分
学位
本篇文章的写作是基于对当代建筑展览设计的研究,以及文学叙事学概念的研读,通过张永和非常建筑展览设计展览实例的分析提出了从文学叙事学的框架与叙事性设计的思考下建筑展览设计的设计策略。  本文通过理论视角与实践视角两个层面的梳理,提出当代建筑展览在新形势下引入新设计理念的必要性。先从理论角度,向建筑学学科介绍文学叙事学的相关重要概念并将其引入建筑展览之中;进而从实践角度用叙事学视角分析张永和非常建筑的
杨树浦滨江工业带是上海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曾为“远东最大火力发电厂”的杨树浦发电厂是杨树浦滨江工业带中最重要的厂区之一。该厂在电力产业中是近代上海乃至全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发电厂,在中国电力发展史和近代工业史中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杨树浦发电厂为近代上海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能源支撑,对上海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厂区建筑在工部局电气处的统辖管理下,引进西方先进电力工业建筑体系并进行本土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