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探析(1869-1931年)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d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型渔猎经济的鄂伦春族于近代经历着由渔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这种经济方式的转型是多元要素促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统治政策的强力推动,加快了变迁的历史进程。除此之外,鄂伦春族学校内农业知识教育、与其他民族农业协作、杰出官长的积极推进也是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变迁的重要原因。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主要变现:首先,农业的开发;其次,收抚人口与重新编旗设屯的管理方式、兵丁身份、乌力楞内部等的改变;再次,土地观念由天赐到颁地照、定私有的变迁;最后,鄂伦春族原始狩猎中的协作变为农猎雇佣。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对居住邻近民族依附性强;第二、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呈现鲜明的滞后性;第三、汉族民众对五路鄂伦春族农业开发辐射不同;第四、五路鄂伦春族农业开发成效的差异。通过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我们可以得出东北渔猎民族经济方式转变规律认识:(1)并非单线一元化,存在螺旋式反复性;(2)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是转变的关键举措;(3)经济方式转变与其他民族交流合作密不可分。研究框架如下:绪论第一章近代鄂伦春族生存环境,包括鄂伦春族渔猎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传统渔猎经济。第二章近代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变迁包含农业开发、随猎游居到半定居、定居、天赐到土地私有权确立。第三章: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的特点。首先,横向看鄂伦春族与居住附近民族相比较呈现依附性强、滞后性;纵向看鄂伦春族五路农业开发成效各有差异。第四章:鄂伦春族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的原因。第一,政府的“弃猎归农”政策加快转变的历史进程。第二,学校教育地积极推动;第三,鄂伦春族与他族间农业协作。鄂伦春族与汉、满、达斡尔等民族农业协作;第四节,鄂伦春族杰出官长积极推动与示范。总之,一个民族经济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坚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科学的民族政策才能够推进鄂伦春族经济健康、合理、有序发展。
其他文献
Cadmium sulphide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the glass substrate via simple spray pyrolysis technique.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s (Ts) have been varied from 25
文章作者对35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英语写作元认知训练。训练证明,通过增强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对写作成绩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而且
边防是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敌入侵,在边境地区进行的防卫和管理活动的统称,在国家安全和国防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无以代替的作用。新疆位于祖国西北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第158位密码子从缬氨酸到蛋氨酸的多态性(Vall58Met)与听觉惊跳反射抑制(PPI)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
随着难加工材料应用的日益广泛,切削数据的匮乏日益凸显。智能推理在切削数据库的应用为解决此难题提供了途径。研究以实例推理为主、规则推理为辅的混合推理在难加工材料切削
采用Na2WO4和Na2SiO3电解液对2A12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研究了微弧氧化陶瓷膜表面形貌、截面组织、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等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可以在2A12铝合金表面
粤省濒临南海,西方文化输入最早,潮汕地区因1858年汕头开埠,成为华南地区的一个新窗口,在欧风美雨的冲刷下,传统社会正经历着秩序的瓦解,知识分子经过新式教育登上历史舞台,
《真理》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主办的一份党内刊物,于1941年7月10日在苏北阜宁创刊,是抗战时期华中地区的一份重要刊物。《真理》面向所有党员,尤其是政治文化水平较低的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今辽宁、黑龙江部分地区及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建立东北解放区。几乎同时,内蒙古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爆发鼠疫流行,此后经铁路沿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