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6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炎症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我国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的主要原因。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言,最有效治疗措施就是及早恢复缺血区血流供应,可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其中,静脉性药物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式。尽管部分供血障碍的责任血管经过这两种方法治疗后得到再通,然而,临床发现有些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并出现脑水肿、出血转化等,随之脑组织功能进一步加重或恶化,这一现象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其中炎症和内质网应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与炎症反应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内质网应激可通过未折叠蛋白反应跨膜感受器信号通路与炎症反应通路偶联,从而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内质网应激及其偶联的相关炎性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相关炎性通路并对其加以调控,可能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TSG-6是一种炎症相关的分泌蛋白,具有重要而多样的抗炎特性和组织保护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脑损伤、炎症性脑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TSG-6可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等从而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且TSG-6可明显减轻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由此提示,TSG-6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同样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正是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拟采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TSG-6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在TSG-6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过程中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 TSG-6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元损伤及血脑屏障的破坏目的:观察TSG-6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元损伤及血脑屏障的破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同时设置假手术组为对照(Sham),在再灌注6 h、12 h、24 h、48 h、72 h取半影区(Ischemic)脑组织样本,随后采用ELISA法检测TSG-6表达水平的变化;此外,为确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再灌注6 h、12 h、24 h、48 h、72 h不同时间点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p-PERK和p-IRE1α的表达水平;依据TSG-6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选择再灌注时间进行后续实验的研究和观察。随后,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进行侧脑室定位,然后分别将不同剂量的TSG-6(1、5和10μg)注射进大鼠右侧梗死区侧脑室中。30分钟后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IR),再灌注24 h,我们观察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IR)、模型+低剂量TSG-6组(1μg)、模型+中剂量TSG-6组(5μg)和模型+高剂量TSG-6组(10 μg)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检测大鼠病灶侧脑组织的含水量;伊文思蓝染色法(EB)测定伊文思蓝的渗出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尼氏染色计算完整神经元的数目,进一步量化神经元损伤的程度;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TSG-6的表达情况:相对于对照组大鼠,造模后的半影区大脑皮质中TSG-6的表达在再灌注6 h迅速提升,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随后再灌注48 h、72 h逐渐下降;但模型组(CIR)再灌注不同时间点TSG-6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两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质网应激蛋白Bip、p-PERK和p-IRE1α的表达情况:相对于对照组(Sham)大鼠,造模后的半影区大脑皮质中Bip、p-PERK和p-IRE1α的表达在再灌注6h迅速提升,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随后再灌注48 h、72 h逐渐下降;但模型组(CIR)再灌注不同时间点Bip、p-PERK和p-IRE1α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两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评分:模型组(CIR)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假手术组(Sham)明显降低,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TSG-6组(5μg)和高剂量TSG-6组(10μg)大鼠则较模型组(CIR)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两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TSG-6组(10μg)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更显著。(4)TTC染色:模型组(CIR)大鼠脑组织染色后,缺血侧呈现明显的白色梗死区域,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TSG-6组(5μg)和高剂量TSG-6组(10 μg)大鼠脑组织染色后缺血侧梗死体积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缩小,两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TSG-6组(10μg)大鼠缺血侧梗死体积缩小更明显。(5)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CIR)大鼠病灶侧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TSG-6组(5μg)和高剂量TSG-6组(10μg)大鼠病灶侧脑组织含水量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减少,两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TSG-6组(10 μg)大鼠病灶侧脑组织含水量减少更明显。(6)伊文思蓝染色(EB):模型组(CIR)大鼠伊文思蓝渗出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TSG-6组(5μg)和高剂量TSG-6组(10μg)大鼠伊文思蓝渗出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减少,两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TSG-6组(10 μg)大鼠伊文思蓝渗出减少更加明显。(7)HE染色:假手术组(Sham)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未见明显病理损害;模型组(CIR)大鼠神经细胞排列异常紊乱,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隙变宽且分界欠清,形态结构出现异常,胞体萎缩,胞浆松散,出现空泡,胞核可见固缩及深染;最适剂量TSG-6组(10μg)大鼠较模型组(CI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组织结构的损伤程度及数量明显减轻,病理损害获得显著改善。(8)尼氏染色(Nissl):假手术组(Sham)大鼠可见丰富的尼氏小体,未见明显损害;模型组(CIR)大鼠尼氏小体数量极度减少,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适剂量TSG-6组(10μg)大鼠尼氏小体数量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增加,颜色较深,两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TUNEL染色:模型组(CIR)大鼠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适剂量TSG-6组(10μg)大鼠细胞凋亡指数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减少,两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TSG-6组(10μg)大鼠细胞凋亡指数减少更加明显。小结:1.侧脑室注射TSG-6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受损。2.侧脑室注射TSG-6可有效地缩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脑梗死体积。3.侧脑室注射TSG-6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组织结构的损伤程度及数量,显著改善其病理损害。4.侧脑室注射TSG-6可有效地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尼氏小体的丢失,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的损害。5.侧脑室注射TSG-6可有效地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6.侧脑室注射TSG-6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脑水肿。第二部分 TSG-6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内质网应激(ERS)反应及其PERK和IRE1α信号传导通路和炎症反应目的:观察TSG-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内质网应激(ERS)反应及其PERK和IRE1α下游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炎症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进行侧脑室定位,将TSG-6(10μg)注射进大鼠右侧梗死区侧脑室中。30分钟后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IR),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IR)和模型+TSG-6(10μg)(TSG)组,再灌注24 h,取半影区(Ischemic)脑组织样本,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反应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反应PERK和IRE1α下游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结果:(1)内质网应激(ERS)反应的变化情况:模型组(CI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Bip、p-PERK和p-IRE1α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10μg)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Bip、p-PERK和p-IRE1α表达水平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显著降低,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I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p-PERK和p-IRE1α(p-PERK染色呈绿色,p-IRE1α呈红色)荧光强度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10μg)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p-PERK和p-IRE1α荧光强度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显著降低,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质网应激反应PERK和IRE1α下游信号分子的变化情况:模型组(CI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eIF-2α、p-eIF-2α、TRAF2和NF-κB p65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10μg)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eIF-2α、p-eIF-2α、TRAF2和NF-κBp65表达水平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显著降低,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炎症反应:模型组(CI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10μg)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显著降低,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1.侧脑室注射TSG-6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GRP78)、p-PERK 和 p-IRE1α的表达。2.侧脑室注射TSG-6可有效地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内质网应激PERK和IRE1α信号传导通路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即PERK-eIF-2α、IRE1α-TRAF2 和 NF-κB p65。3.侧脑室注射TSG-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三部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可通过PERK-eIF-2α-NF-κB p65和IRE1α-TRAF2-NF-κB p65信号通路触发炎症反应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反应(ERS)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进行侧脑室定位,将特异性内质网应激(ERS)抑制剂(4-PBA)、PERK抑制剂(GSK2656157)和 IRE1α抑制剂(STF083010)注射进大鼠右侧梗死区侧脑室中。30分钟后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IR),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IR)、模型+内质网应激(ERS)抑制剂组(4-PBA)、模型+PERK抑制剂组(GSK)和模型+IRE1α抑制剂组(STF)5组,再灌注24 h后,取半影区(Ischemic)脑组织样本,随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反应PERK、IRE1α及其下游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蛋白。ELISA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元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结果:(1)模型组(CI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PERK、IRE1α、eIF-2α、p-eIF-2α、TRAF2和NF-κB p65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质网应激(ERS)抑制剂组(4-PBA)大鼠,其大脑皮层神经元中PERK、IRE1α、eIF-2α、p-eIF-2α、TRAF2 和 NF-κB p65 表达水平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抑制剂组(GSK)大鼠,其大脑皮层神经元中PERK、eIF-2α、p-eIF-2α和NF-κB p65表达水平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E1α抑制剂组(STF)大鼠,其大脑皮层神经元中IRE1α、TRAF2和NF-κB p65表达水平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反应:模型组(CI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质网应激(ERS)抑制剂组(4-PBA)大鼠,其大脑皮层神经元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抑制剂组(GSK)大鼠,其大脑皮层神经元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E1α抑制剂组(STF)大鼠,其大脑皮层神经元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1.内质网应激(ERS)抑制剂(4-PBA)不仅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PERK和IRE1α信号传导通路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即PERK-eIF-2α、IRE1α-TRAF2和NF-κB p65,且可有效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炎症反应。2.PERK抑制剂GSK2656157可显著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通路,从而下调NF-κB p65活性,借此降低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3.IRE1α抑制剂组STF083010可显著抑制内质网应激IRE1α-TRAF2通路,从而下调NF-κB p65活性,借此降低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ERS)可通过PERK-eIF-2α-NF-κB p65 和 IRE1α-TRAF2-NF-κB p65 信号通路触发炎症反应。第四部分 TSG-6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和IRE1α介导的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脑屏障破坏目的:探讨TSG-6介导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脑屏障破坏保护中所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进行侧脑室定位,然后分别将不同剂量的TSG-6(10μg)和特异性内质网应激激活剂衣霉素Tunicamycin(TM)注射进大鼠右侧梗死区侧脑室中。30分钟后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IR),再灌注24 h,我们观察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CIR)、模型+TSG-6(10 μg)(TSG)组,和模型+TSG(10μg)+内质网应激激活剂组(TM)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检测大鼠病灶侧脑组织的含水量;伊文思蓝染色法(EB)测定伊文思蓝的渗出情况;尼氏染色计算完整神经元的数目,进一步量化神经元损伤的程度;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评分:模型组(CIR)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假手术组(Sham)明显降低,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组(10μg)大鼠则较模型组(CIR)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M组大鼠则较TSG-6组(10μg)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TC染色:模型组(CIR)大鼠脑组织缺血侧呈现明显的白色梗死区域,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组(10 μg)大鼠脑组织缺血侧梗死体积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缩小,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M组大鼠脑组织缺血侧梗死体积则较TSG-6组(10μg)大鼠明显增加,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CIR)大鼠病灶侧脑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组(10μg)大鼠病灶侧脑组织含水量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减少,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M组大鼠病灶侧脑组织含水量则较TSG-6组(10 μg)大鼠明显增加,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伊文思蓝染色(EB):模型组(CIR)大鼠伊文思蓝渗出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组(10μg)大鼠伊文思蓝渗出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减少,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M组大鼠伊文思蓝渗出则较TSG-6组(10μg)大鼠明显增加,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尼氏染色(Nissl):模型组(CIR)大鼠尼氏小体数量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组(10μg)大鼠尼氏小体数量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增加,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M组大鼠尼氏小体数量则较TSG-6组(10μg)大鼠明显减少,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TUNEL染色:模型组(CIR)大鼠凋亡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Sham)大鼠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组(10μg)大鼠细胞凋亡指数则较模型组(CIR)大鼠明显减少,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M组大鼠细胞凋亡指数则较TSG-6组(10μg)明显增加,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1.内质网应激激活剂衣霉素(TM)逆转了 TSG-6对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脑水肿、BBB通透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即内质网应激激活剂衣霉素(TM)逆转了 TSG-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及血脑屏障破坏的保护作用。2.上述研究结果表明,TSG-6可有效地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内质网应激PERK和IRE1α信号传导通路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即PERK-eIF-2α、IRE1α-TRAF2和NF-κB p65;且TSG-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类似于特异性内质网应激(ERS)抑制剂(4-PBA)、PERK抑制剂(GSK2656157)和IRE1α抑制剂(STF08301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因子的作用;因此,我们推测TSG-6通过内质网应激PERK和IRE1α介导的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脑屏障的破坏。且内质网应激激活剂衣霉素(TM)逆转了 TSG-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脑屏障破坏的保护作用,从而证实TSG-6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和IRE1α介导的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脑屏障破坏。结论:1.TSG-6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元损伤及血脑屏障的破坏,发挥神经保护作用。2.TSG-6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内质网应激(ERS)反应、PERK-eIF-2α-NF-κB p65和IRE1α-TRAF2-NF-κB p65信号通路及其触发的炎症反应。3.TSG-6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和IRE1α介导的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脑屏障破坏。
其他文献
在能源、化工、环境、建筑等领域,常采用流体均流分布器按需实现流体传输与分配,其作为流动分布枢纽,在流体输配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不合理的设计、加工、安装、运行等因素,造成流体均流分布器内部压力分布不平衡,常导致流量不能“按需”分配或流动阻力损失增大,不但会造成系统能耗上升、性能下降,而且存在安全生产风险。因此,解决流动均布与减阻优化问题是提升流体输配系统性能的关键所在。流体均流分布器
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是指发生在出生后至断乳前年幼个体与母亲的分离。母爱缺失与被剥夺严重影响发育中的婴幼儿神经系统,对青春期大脑成长和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显著增加个体在成年后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劳动力国内、国际迁移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在中国,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人口比例曾高达37%。世界范围内,留守儿童数量已达数亿。由于母爱亲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以代谢功能为主。在人体内不仅能去氧化、储存肝糖原、合成分泌型蛋白质,在药物和毒素的代谢、解毒等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以肝功能突然下降继发的黄疸、凝血障碍、肝性脑病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影响多脏器功能,死亡率高达90%。原位肝移植是治疗ALF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肝脏供体有限、移植费
目的:随意皮瓣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皮瓣远端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其坏死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因此随意皮瓣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不仅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物质,而且安全性高,性状稳定。本课题旨在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大鼠缺血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培养传代,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干细胞的成脂成骨分化以及表面蛋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近年来,通过对结肠癌采取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策略,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持续性下降,但是,结肠癌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却呈现上升趋势。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基因相关、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因此,急需探究结肠癌发病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筛选更有效的靶向结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但乳腺癌转移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了解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寻找诊疗靶点,改善患者预后。与线性RNA不同,环状RNA呈闭合环状结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环状RNA参与乳腺癌进展,然而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的环状RNA表达谱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环状RNA circK
近年来,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急剧增长,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我国在人类“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了自己的“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需寻找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为驱动,降低大气中CO2的排放量。通过电化学还原的方式将CO2转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的提升是我国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环节。城市GTFP的提升,有助于城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的绿色发展目标。环境规制作为解决环境负外部性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当前实现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背景下,其制定和实施会对城市GTFP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传导机制和实施效果,因
中国的中古时期是汉译佛经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诸多西域和本土高僧的不懈努力下,大量的佛教经典被译介到内地,并奠定了汉文藏经的基本格局。然而伴随着汉文译经事业的发展,一些由中国人编造的疑伪经也混入到了经典的行列之中。疑伪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佛经,但是它们对中古佛教史,特别是中古民间佛教史却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自西晋以来,疑伪经这类本土经典受到了高僧大德的严厉打击。他们把疑伪经收入经录,希望将其剔除出佛经
生物质碳材料,因其具有丰富可再生的前驱体来源以及千变万化的宏微观结构,在实用性储能器件中,一直以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国家倡导垃圾分类,绿色生活,降低碳排放的宏观布局中,生物质碳材料所具备的变废为宝的环境友好特征,使其相关应用的研究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论文便根据生物质碳材料这两大特性,进行材料制备及储能应用方面的探索,开展了以下工作:1、生物质在高温碳化过程中,由所含微量元素刻蚀作用和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