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大电流密度下内部两相流模拟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12345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日益升高,人们对新型环保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因其高效灵活及可再生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提高工作电流密度是降低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制氢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大电流密度下,阳极催化层生成的氧气含量上升,与液态水形成气液两相流,影响电解池内部传质,从而影响电解池性能,因此对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大电流密度下气液两相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利用VOF方法追踪两相界面,分析气泡运动行为。
  首先建立单流道模型,以氧气单气泡为研究对象,分析流道内的氧气泡运动特性,对比研究多孔输运层(PTL)表面接触角、液态水流速、氧气生成率及孔径尺寸的变化对氧气单气泡在流道中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L处理为亲水性有助于气泡从孔口脱离,降低PTL表面气体覆盖率,促进反应物到达催化层。增大液态水流速会减小气泡脱离时间及脱离体积,降低PTL表面气体覆盖率及容积含气率,促进气泡排出流道。较大的气体生成速率会增大流道容积含气率和PTL表面气体覆盖率,使两相分布情况复杂化。随孔径增大,气泡脱离体积增大,脱离时间先减小后增加。
  其次,在单气泡的基础上对单流道内多气泡进行分析,模型中包含催化层及多孔输运层,观察气泡的聚并行为。发现气泡在PTL表面未脱离时会发生聚并现象并粘附在流道下底面,由PTL逸出后在流道内聚并形成大气泡时发生形变,在运动过程中气泡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趋于球形。
  最后建立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平行流场整场模型,分析流场内两相分布现象,对比研究温度、膜电极面积及PTL结构对两相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流体在T型管道的惯性作用,流体倾向沿直线方向(分流歧管方向)运动,而不是流入各分流道(垂直于分流歧管方向),流场中靠近出口的流道液态水流速较大,气泡易排出,容积含气率及PTL表面气体覆盖率都较低,且没有柱塞流出现。柱塞流运动过程中会扫掠流道,与下游气泡聚并,具有清扫流道的作用,柱塞还有利于降低流道进出口的压降。入口歧管中有气泡产生时,歧管中气体多进入靠近出口位置流道中并产生柱塞。PTL结构孔径大时传输阻力降低,有利于气体排出。
其他文献
针对低温热源的蓄热技术可以有效地与新能源或传统能源技术相结合,缓解当前能源生产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释放相变潜热的相变蓄热作为蓄热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相比显热蓄热和化学蓄热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其中利用相变胶囊梯级布置的方式更是能够有效改善蓄热系统的传热性能。将蓄热系统的入口温度假定为一恒定的、不随时间改变的稳态值,能够有效地减小计算
学位
在太阳能的热利用中,储热工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相变材料因其相变潜热高、价格便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而熔融盐作为相变材料的一种,因其工作温度范围宽,蒸汽压低,传热性能优异等特性[1-4]而被广泛用作储热介质和传热流体。物质的宏观热物理性质是工程应用上最基本、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相变材料的物性参数会对系统的蓄热和放热率有很大的影响,为减少能量的存储和释放时间,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
学位
页岩油作为重要的非常规能源,因储量丰富被公认为是石油的替代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由于页岩油中含有大量页岩蜡,导致其密度大、流动性差、不便于运输和存储,严重制约着页岩油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目前工业生产中,在页岩油加工生产成品油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脱蜡工艺,方法是直接从页岩油中脱去页岩蜡,操作复杂且工艺较难实现;而页岩油中的蜡质成分来源于油页岩中的页岩蜡,所以本课题提出在干馏前对油页
学位
近年来,能源危机突显,传统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现。大量研究涉及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能的太阳能集热器。平板集热器是最常见的太阳能集热器类型之一,通过表面的高吸收率收集太阳能,用来加热集热器中的工作流体。纳米流体(纳米颗粒在基础流体中的悬浮液)已被用作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工作流体,以增强光吸收特性。因此,纳米粒子的组成成分、粒径大小、入射光倾斜角度及其体积浓度是调整所得纳米流体的光吸收特性的关键参数。
学位
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背景下,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已经成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战略选择,作为零碳能源的生物质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强度炭材料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地运用在冶金、机电、航空航天以及新能源等领域。目前高强度炭材料的制备原料仍然严重依赖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通过开发新型高强度生物质炭材料,拓展生物质基高价值炭材料的研究领域是当前的科学前沿问题。本文以玉米秸秆热解
学位
液滴传热传质特性研究一直都是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非常热点的问题。但以往的大部分研究针对的都是单组分液滴,在实际的工业过程中,液滴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多组分液滴由于内部组分的差异会使其传热传质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微纳米尺度的研究来说更加困难。本文从最简单的多组分液滴-二元液滴入手,以水-正辛烷为研究工质,首先对二元液滴在悬浮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然后通过对不同亲疏水、亲疏油壁
学位
学位
学位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齿轮传动系统动态性能的进步,由于斜齿轮具有传动平稳、承载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中,诸如桥式电机驱动的主减速器等。传动系统运转的平稳性、承载性能和传动效率等动态性能直接关乎汽车的性能和行驶品质,而斜齿轮发生齿面剥落和齿根裂纹等故障时的动力学特性也同样重要,其关乎齿轮系统的故障诊断甚至乘客的生命安全。由于斜齿轮几何结构特殊加上其啮合过程复杂,在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准
学位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重,寻求耐蚀性优良的优质钢材符合我国的发展战略。ESP热轧板因采用特殊的连铸连轧工艺,拥有比常规热轧板更好的表面质量与组织均匀性,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涂装是实现金属防腐的关键措施,因此为大规模工业应用该新型板材,有必要探究其在实际涂装工艺下的涂装行为与涂装性。本文以ESP热轧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磷化与硅烷化处理,采用SEM、AFM、XRD与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分析前处理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