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的儿女们——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唐人街及其意义变迁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探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唐人街及其意义变迁。我选择了五位华裔作家相关题材的代表作,考察自1940年代后期到2000年这六十年间,围绕唐人街产生了怎样的故事、形象以及唐人街的意义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结合比较文学形象学、空间叙事学和文化再现的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主要讨论了以下这些问题:  首先,认为,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一直在挑战美国媒体营造的唐人街刻板印象。在华裔作家笔下,唐人街并非黑幕掩映下东方奇观之一,它的意义与文化属性也不能被僵化和固定。在华裔小说中,唐人街的意义中流动不居,包含着许多断裂与矛盾。在《华女阿五》中,它呈现为一个核心家庭的价值观;在《花鼓歌》中,它是一个文化实验的场所,在这里,来自中国的家长制梦想与现实发生碰撞,遭遇了巨大的落差、错置与移位。在《吃碗茶》里,它不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能指。《中国人与旧金山铁路公司》和《龙年》异曲同工,都将唐人街的空间意象与衰弱、残缺、死亡的身体相联系。而在《骨》中,唐人街成为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空间。  与唐人街的文学景观相联系,重点分析了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考察了他们与小说建构的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象征性空间的关系。由此,阐明了作家创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也借形象对空间的感受,进一步挖掘了其中的族裔想象和社会意义。  对于华裔作家来说,唐人街意义的变迁意味着一种解放,说明他们逐渐摆脱了主流媒体与读者群对其作品的本质化阅读,获得了更大的写作空间。唐人街意义的变迁也说明新的语义场正在形成。唐人街作为一个抗争性、多义性空间,它蕴含了各种冲突的理念。这些并不会随着唐人街意义的变化而消失,而是在寻找更多元的载体。同时它也促使人们重新去界定有关华裔文学的基本问题。
其他文献
沭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中原官话与下江官话的分界线南侧,属江淮官话扬淮片。本文选取沭阳方言中一些具有特点的语法现象,进行专题研究。  本文在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沭阳人
采取种种语言手段,对人实行某种控制,这可能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和人类文明一样普遍。原始部落的许多仪式和禁忌、各种宗教的传教、修行和戒规、以及当今时代的说服、话术、广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本文以探讨当代广州[η]声母及零声母混读情况的动态变化为中心内容。在传统方言调查与社会语言学调查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笔者在广州四个老城区随机选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
期刊
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Hearn1850-1904),也名小泉八云(KoizumiYakumo),他被誉为“日本代言人”,“日本最好的解释者”。在日本定居的十四年间,赫恩用英语创作了大量作品向西
电视剧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最为常态的文化产品。随着创作类型的日趋多元化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细分,谍战剧作为近些年异军突起的较有成绩的一个独特类型剧,带来了可观的社
西汉以降,《史记》的阅读方式大致有三种:政治性阅读、应用性阅读与文本性阅读。在上千年的抄读过程中,不同的读者、相异的阅读方式对《史记》文本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