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碳复合化学热处理表面硬化层的时效工艺及强化机理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热处理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表面强化工艺之一,在工业界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也存在着诸多缺点,比如渗碳工艺较高的淬火温度导致工件变形、氮化工艺的表面硬化层承载能力不足、表面硬化层的后续热处理强化工艺较少等。因此,开发一种适用材料广泛、表面硬化层强度高、热处理工件变形小、表面具有残余压应力等众多优点的复合化学热处理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低碳钢、中碳合金钢以及多元合金铸铁等材料,设计了一类复合化学热处理工艺,即高温以渗碳为主、低温以渗氮为主,并在加热盐浴炉中辅以淬火、时效等工艺。而且,该工艺借鉴了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的机理,目的是要进一步提升表面硬化层的强度。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样品的微观组织,通过显微硬度计研究了样品表面硬化层的硬度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仪表征样品中的晶体结构,并结合文献研究了表面硬化层的时效析出和强化机理。结果表明:(1)氮碳复合化学热处理工艺获得的渗层组织从金属部件的外层到心部依次为化合物层→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层→过渡层→心部组织。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层在回火过程中发生复杂变化,也是在渗层组织中硬度最高的微观组织,42CrMo材料的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层最大硬度可达到将近900 HV;(2)调整氮碳复合化学热处理工艺中氮碳共渗阶段工艺参数,可以获得无化合物层的渗层组织,无化合物层渗层最外层是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层,显微硬度平均值约为650 HV,而有化合物层渗层最外层是化合物层,显微硬度平均值约为500 HV;(3)时效强化机制主要发生在化合物层,化合物层主要成分是ε相,时效过程ε相中弥散析出γ′,起到强化作用,Q235材料表面硬化层中化合物层经时效处理后显微硬度增大超过100 HV;(4)多元合金铸铁淬火后,形成的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在后续保温过程中发生转变包括:碳分配及碳化物析出(Q-P-T工艺两个主要成分与结构变化过程)、残留奥氏体转变等,所以样品在420℃、570℃和620℃回火后,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为43.5 HRC、44.3 HRC和38.3 HRC。
其他文献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中外景点介绍语篇各自体现出与自身文化对应的互文性特征。景点介绍语篇利用的文化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体文化互文性和客体文化互文性、群体
采用直接喷涂法将催化剂涂覆在质子交换膜上形成CCM(catalyst coated membrane),CCM与碳纸扩散层组成膜电极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制备CCM的混合液由质量分数20%的Pt/C催
针对含两个无穷小的极限问题,采用多元函数泰勒展开的方法,给出了可以同时分别等价替换的一般性条件,推广了等价无穷小可以替换的范围.
氨基酸彼此以酰胺键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作肽,并有寡肽和多肽之分,前者一般含10个以下的氨基酸残基,后者含10-50个氨基酸残基。由于肽的相对分子量对于蛋白质小而且表现为一
钙钛矿太阳电池因其快速增长的效率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不稳定性极大的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这里,我们首次将小尺寸的NH4+引入三维钙钛矿中,制备了新型的二维/三维混合钙钛矿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的研制是一个周期很长的过程,主要通过用户方(军方)和设计方(工业部门)的密切交互来体现军事作战意图。传统的设计过程一般是由用户方提出性能要求,由工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