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中间合金熔炼及其制备纯铜标准样品工艺与机理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h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对纯铜标准样品的研制报道较少,已研制出的纯铜标准样品无论涵盖元素种类还是含量范围都不能完全满足高纯阴极铜及标准阴极铜的分析测试要求。本论文针对目前国内外纯铜标准样品研制的技术难题,分别研究了低固溶、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和Cu-P中间合金的熔炼条件及其时效处理,并对固溶和时效机理进行了解释;以铜基中间合金为基础,采用“六步熔炼法”制备了涵盖18种杂质元素的纯铜标准样品,并对其相关性能及均匀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对我国有色金属标准样品研制具有重要意义。低固溶铜基中间合金熔炼实验表明,随着熔炼温度、熔炼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增加,元素Sb、Bi、Te、Se、Fe、Co、Cr、Si、Ag、Cd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趋于稳定;随着熔炼温度升高,元素S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增大;元素Se和S在前5 min时标准偏差急剧减小,后随时间延长趋于稳定;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元素Cr、Cd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熔炼温度、熔炼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增加,Pb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趋于稳定。Sb、Te、Se等元素微观上由于晶格结构、电负性、原子半径与Cu相差较大,导致与铜极低固溶;宏观上,在预配元素质量分数为1.0%,铜的熔点为1083℃附近时,固溶区域较窄,导致二元合金固溶度较低。Fe、Cr、Si等元素由于微观结构的差异,固溶区域略大于极低固溶元素。Pb与以上元素不同,其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晶形结构,且与Cu的熔点相差较大,高温时会发生偏析现象,因此需要添加碳酸钙形成与铜熔点相近的Pb-Ca原子团使二者成分均匀,但碳酸钙加入量过大会导致Pb的损耗增大。高固溶铜基中间合金熔炼实验表明,随着熔炼温度、熔炼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增加,元素Zn、Sn、Ni、Mn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趋于稳定;随着熔炼温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增加,As的标准偏差在前5 min时急剧降低,后逐步增大。Zn、Sn的原子半径与Cu相差不大,因此固溶程度较大,同时Cu-Zn存在α固溶体的有序转变,Cu-Sn在1083℃时固溶范围很大,这些也是导致两种合金元素高固溶的原因。随着熔炼温度的升高、熔炼时间的延长,预配元素的标准偏差逐渐减小最终趋于某一较低值不变。非金属元素As,若熔炼时间过长,温度较高,则会导致烧损。Ni具有与铜相同的面心立方结构,电负性相差较小,因此在高温时能够与Cu无限固溶。针对传统Cu-P二元合金制备的“木炭覆盖法”缺点,本文采用“多层覆盖法”熔炼Cu-P二元合金。随着熔炼温度、熔炼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增加,元素P标准偏差先减小后增大,适宜的熔炼条件为熔炼温度1300℃、时间5 min、搅拌速度150 rpm、时间5 min,该条件下P的标准偏差最小,仅为0.0021%,低于传统方法的0.0046%。P在1083℃与Cu的固溶区域很宽,但由于P本身易烧损和挥发的特性,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预配效果。实验采用木炭隔绝空气,当反应到达一定温度时,硼砂脱水分解成粘稠状玻璃形态的四硼酸钠,其起到隔绝空气防止红磷挥发氧化的作用。随实验进行,干砂、硼砂和焦炭粉混合物会很坚实的烧结在一起,而湿砂也会烧结成块,因此会进一步阻止磷的挥发。铜基中间合金时效实验表明,随着时效时间、时效温度的增加,Cu-Sb、Cu-Fe、Cu-Si、Cu-Cr及Cu-Zn合金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缓;Cu-Pb及Cu-P中间合金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金相结果表明,经时效处理的铜基中间合金出现α固溶相,无气孔缩松等缺陷,合金基体均匀致密。合金元素经过固溶处理后加入到铜中,形成不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经时效处理,饱和固溶体在室温或者较高的温度下分解为第二相,弥散分布的析出相能有效阻止晶界和位错的移动,从而提高合金性能。其中,固溶强化产生的晶格缺陷有利于时效初期为析出相的形核与长大提供有利条件,导致合金硬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到峰值;之后析出相粒子开始聚集长大并逐渐粗化,导致合金力学性能随时效时间延长先变大后变小。采用“六步熔炼法”制备出的纯铜化学标准样品的研制程序符合《有色金属产品分析用标准样品技术规范》(YS/T409)的要求。该方法摒弃了传统多元铜基合金配制中先易挥发元素后难熔元素的加入方式,充分利用合金元素之间的密度、熔点和沸点的差异,分六步加入不同的预配元素中间合金。所制备的标准样品共18种杂质元素,每种元素分五个标准值,元素含量呈梯度上升。所有元素的标准值范围为0.00002%~0.0082%,标准偏差范围为0.00001%~0.0003%,不确定度范围为0.00001%~0.0003%,所有元素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表明本标准样品定值结果准确、成分分布均匀,可作为相关分析仪器校准、分析方法评价及纯铜质量测量的实物标准。目前应用于国内外30余家企业。
其他文献
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Glass Reinforced Aluminum Laminates,简称GLARE)是由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高强度的铝合金薄板组成,兼具两种材料的优点。与铝合金单层板相比,GLARE层合板具有更轻、更耐疲劳等优势,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单层板比,GLARE层合板更易于加工、切割,且抗冲击性能更好。静力下铝合金薄板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损伤机制和预测模型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
现代桥梁的高速、重载、大跨度和轻量化发展,显示出桥梁钢的强度、疲劳和冲击等性能已有大幅提升,而腐蚀性能却常被轻视。桥梁钢的耐蚀性偏低问题,已成为大型桥梁运行安全的限制性环节之一,并随其服役时间延长而愈发突出。2007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寿命不低于100年的目标。然而,将钢桥的实际寿命由当前的50/60年提升到100年,并且在工业污染日益加重的沿海地区,其难度可想而知。桥梁钢的
航空发动机是在气体压缩、膨胀、高速流动和转子高速旋转条件下工作的高度复杂热能动力机械。航空发动机长期工作在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其结构强度和可靠性决定了航空发动机性能优劣,而作为飞机或其他航空器的心脏,其技术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叶盘系统理论上应该是圆周循环对称结构,但是由于加工、安装、磨损及为了抑制颤振等原因,造成了各叶片之间质量、刚度和固有频率的不同,即失谐。失谐会导致叶盘系统振动
本课题是国家863计划课题“高品质超薄超宽铝合金构件制备技术开发”(编号:2013AA032402)的部分研究工作。主要开发我国新一代高铁用铝合金枕梁和蒙皮型材。针对青岛四方公司设计的7N01铝合金空心方管枕梁,基于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了7N01合金的DC铸造工艺参数;采用Hyperxtrude软件,设计优化了挤压模具和挤压参数;调整焊接工艺,降低了应力腐蚀敏感性,提高型材疲劳强度,最终得
Hall-Heroult铝电解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经历了诸多改进和巨大进步。目前,大型铝电解槽的容量已发展到600 kA,但铝电解槽吨铝电能消耗降低有限,大多数直流电耗仍在13.2 kWh/kg-Al左右,能量效率低于50%。铝电解工作者致力于降低能耗和成本的研究,以增加铝电解槽产出和效率。一种可行的方法为改进阴极的结构,提高铝液面稳定性,以实现降低电耗的目的。本文以300 kA级铝电解槽为研究对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的冶炼设备和冶炼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在控制轴承钢全氧和夹杂物方面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仍存在差距。为了提高轴承钢质量,本文在实验室实验和工业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气体分析、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热力学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转炉钢液中的夹杂物在铝脱氧过程中的转变过程,分析了耐火材料-钢包釉-钢液之间相互作用行为及其与轴承钢洁净度的关系,并研究了转炉炉渣对控氮的影响与铝酸钙类型夹
在原油的炼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油品中的活性硫与装置内壁中的铁锈(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具有一定自燃性的硫铁化合物。油品储罐中硫铁化合物的氧化自燃被认为是引起油品储罐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本论文围绕含硫原油自燃原理,对有氧条件下硫铁化合物的生成及其自燃性、硫铁化合物结构对自燃性的影响、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历程和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硫化装置
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油页岩干馏炼油已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法。对油页岩干馏工艺过程中油页岩粉尘及粉-气杂混物爆炸特性进行系统地实验研究是油页岩干馏工艺的前沿需求,也是国际上的新动向。针对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文从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标准工况及高温条件下国内四种油页岩粉尘及其粉-气杂混物的爆炸特性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分别以氮气、二氧化碳为惰化剂研
在工业生产领域中,铝板因打磨、抛光或铝粉生产而产生大量的铝粉尘,不仅影响工人身体健康,而且爆炸事故屡见不鲜。采用湿式除尘器可有效解决铝粉尘爆炸问题,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氢气爆炸的风险,所以我国国标严禁铝粉尘湿式除尘。为了有效解决铝粉尘湿式除尘氢气爆炸问题,有必要搞清楚铝粉尘湿式除尘产氢及抑氢规律。首先根据铝粉尘与水反应产氢测试原理研制了产氢测试仪。该仪器内置嵌入软件,可以实现实验条件的设定、加料时刻
不锈钢渣是不锈钢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品,其产量达到了 600万吨/年,因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铬元素,其回收利用水平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目前不锈钢渣的处理方法主要为渣场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了土地,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因此,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实现不锈钢渣中铬的稳定化,对于提升不锈钢渣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冶金行业绿色制造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不锈钢渣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渣中典型含铬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