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高密茂腔在“申遗”成功前后之异同的人类学考察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高密茂腔,起源于以姑娘腔为基础并受花鼓秧歌影响的“肘鼓予”戏,随后结合高密本地的语言特点、生活习俗、民众审美趣味而逐渐衍化成为一种地方戏曲形式。茂腔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深受群众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俗称“拴老婆橛子戏”,在高密广大农村地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成为茂腔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其生存状态和受关注程度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文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一角度出发,以迈克尔·赫兹菲尔德的“文化遗产”理论为基础,将高密茂腔剧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高密茂腔在“申遗”成功前后出现异同变化的写作思路,在纵向上对高密茂腔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描。换言之,该文通过比较和分析高密茂腔之主要载体——高密茂腔剧团在申遗成功前后所呈现出的不同生存状态来考察该地方剧种如何实现自己的传承与创新。申遗行动和过程对高密茂腔的影响是本文的中心主题,高密茂腔在不同时期的生存状况则是本文的主线。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了高密茂腔在社会环境、文化所有权和生存空间、传承和创新形式、剧团体制等方面的变与不变,得出如下结论:由国家主导的“申遗”运动在将高密茂腔建构成国家所有的文化产品的同时,其鲜明的政治特性并不能使高密茂腔实现真正的传承与创新。笔者指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关键在于能否要建立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实现创新的人文生存环境和市场需求。  文章最后,笔者提出了两点研究发现:(一)作为地方戏曲传承之主体的剧团之体制特征对地方戏曲成功“申遗”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剧团的国营化是现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的开端。国营剧团与国家权力之间形成的亲密联系,使如今的“申遗”运动在国营剧团的体制保证下得以顺利进行;(二)遗产运动并非必然为传统文化带来商品化的倾向。对于没有经济开发优势的文化遗产而言,政府通常运用挖掘其政治价值的方式来寻求平衡。
其他文献
谣言、流言与人类的文明一样古老。这样一个亘古而常新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的概率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大了,其所折射的社会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因而研究它的
学位
在以往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注重民族文化内涵的保护和传承,侧重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文化表现形式、文化变迁等研究,较少关注和研究文化空间,在解释
目的了解《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前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变化情况。方法 2008年、2010年两次抄录超市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并判断其规范性。结果两次分别调查国产
1987年我刚大学毕业,分到会同县氮肥厂当见习技术员。10月的一天,氨合成塔电炉检修,需要拆卸塔小盖。塔顶的平台上,机修班长带着3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已经做好了拆卸的准备。
当前众多城市对人才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为了吸引与留住人才,纷纷出台人才政策,城市之间呈现出竞争的态势。笔者在社会学的视角下,在阅读城市人才政策文件,查阅政府官方网站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城市人才竞争的现状,分析人才竞争的原因及人才竞争的功能,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少子化趋势明显、人口红利逐渐消减,人口老龄化加大地方财政压力,城市通过引进人才缓解老龄化程度。研究发现此次人才竞争的城市范围
学位
快乐教学法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创造快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快乐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快乐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愉悦
期刊
民族认同是当今社会多民族国家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民族高校后,不仅要适应大学生活,而且要适应主流文化背景下不同
读者来信有浙江媒体读者微信反馈说,2016年第2期《中国记者》有不少精品力作,尤其更接媒体当下的地气。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均强。特别是“视点”栏目几篇文章很有质量,客
1991年,我在中国核工业821铝厂环保安全科主持工作。铝厂铸造车间的铸造机老出事故,两个铸铁轴承座出人意料地相继破裂。而每一次破裂之后,因为没有备件及时更换,铸造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