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尤其近几年来,外汇储备更是创出新高。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总额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11亿美元。外汇储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调节国际收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有利于吸收利用国外投资,有利于对外支付,有利于定期偿还债务,同时还可以提高本国的国际信誉;是一国金融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国际经济竞争地位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东南亚经济危机以后,外汇储备更是受到各国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的关注。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引起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与此同时,物价指数也在不断增长,频频创新高,尤其是进入2006下半年以来。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已波及到经济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增多、通胀压力加大等问题。外汇储备对物价影响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关于外汇储备和物价指数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外汇储备的研究成为热点。因此对我国外汇储备和物价指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本文对外汇储备和物价指数近年来的变化态势和特点进行了描述,对外汇储备影响物价指数的传递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文献综述,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没什么关系,一种认为有影响。综观这些文献,不足之处主要是理论分析多于实证研究;实证模型不够深入,变量选取简单等。
第二章详细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外汇储备和物价指数几个阶段的变化态势和特点,着重于2000年以来外汇储备和物价指数的特点。2000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快,经常项目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币种结构比较单一。同时,我国的物价水平在这个阶段也呈起伏上升态势。近年来外汇储备激增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的腾飞;直接原因是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间接原因是政策体制的改革。
第三章从理论角度论述了外汇储备影响物价指数的传导机制。以蒙代尔和约翰逊的货币分析法为理论依据,立足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描述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加大了外汇占款的投放,接着增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通过货币乘数从而影响了货币的供应量,最后给物价造成一定的压力。
第四章从实证角度入手,应用蒙代尔和约翰逊的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来建立模型,将影响物价指数的几个主要变量纳入其中进行研究。本文采用2001年1月-2007年7月的外汇储备、国内信贷、工业增加值和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首先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检验数据均为一阶平稳后,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意在获得外汇储备和物价指数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然后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检验外汇储备是不是物价指数变动的一个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外汇储备和物价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是近年来CPI迅速攀升的一个原因。该结论和前面的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第五章介绍了现行的外汇储备管理对策及其局限性。并且从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即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和外汇制度改革方面探讨性地提出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