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学习的微课的设计以及应用研究——以《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融合,以及手持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和计算性能与存储能力的增强,为移动学习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条件。本研究中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设计成微课资源形式,建立网络微课学习资源库,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者可以在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等环境下,根据各自所需,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发现,尤其是国内的微课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对于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大规模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成熟模式也较少,基本处于应用探索期。本研究以建构主义、联通主义、情境认知理论、微型学习理论、非正式学习观和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在分析目前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应用等基础上,将《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以知识点与知识链的形式设计并制作成微课,并将微课资源的应用和移动终端设备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期望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论文主要是结合华南师范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导学课程展开的研究。该课程采用“导学+自学+辅导+第三方认证考试”的教学模式,其中自学是该模式的重点部分。而研究中设计与制作的微课资源将作为实验班学生自学的主要资源。笔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准实验研究法,研究基于移动终端学习的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其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结论表明,以知识点与知识链的关系为重点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多而散的知识点设计成微课,并由具备教育技术学专业知识的团队制作为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的微课资源,供学习者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依托微课资源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可以与同伴或者教师进行交流,使学习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素质为目标追求,相对传统教育以掌握知识技能为目标具有革命性的变化,它意味着教育价值的变化——由传承型转向创新型,人才期望规格的变化由守成型转向开
当更多的人不必为生存烦恼时,却开始为身体担忧。不管是周围恶劣的生活环境,还是“超速”的生活节奏,都给我们的身体施加了太多的压力。为了适应现代生活、更好地享受生活,从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大量的图象信息,有效组织、管理和检索大规模的图象数据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
语文教育是一种工具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更是一种生活教育。新课程语文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联,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学
本文立足于社会化的理论,探讨了教师社会化的三种理论模型,回顾教师社会化的研究发展史,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教师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阶段。从教师角色和教师专业化两方面,总结和
青年学生社交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人际关系水平,进而对青年的社会化、个性成长及身心健康等发生深刻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等技术探讨青年学生社交能
<正>2013年1月1日起《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施行,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汽车产品召回公报125次,平均每月召回10次,全年召回总量5,578,205辆(件),详述如下。一、召回一览20
该文的目的在于编制"中学生人格特征问卷",并探讨中学生人格的特征.研究的第一中分通过词汇法研究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构成因子,验证中学生人格的结构模型,并编制出中学生人格特
该研究对232名小学生进行了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小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
该研究以校大学生952个和自学考试生818(其中在校大中专生375人,非在校自考生44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卡特尔十六项个性的因素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和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