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iadufzx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晚年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其社会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恩格斯一生思考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结晶,是一个涵盖发展方式、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目标的完整理论体系。
  第一,在恩格斯晚年所处的时代,尽管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并未改变其本质及固有矛盾,也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恩格斯认为,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必然性的前提下,主体能够对社会发展的方式进行选择。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够在渐进式与爆发式两种社会发展方式中进行选择,通过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斗争方式以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式。根据对19世纪末期经济、政治、军事条件的分析,他强调进行和平斗争的重要性,力争以渐进的方式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以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使社会通过爆发式飞跃的发展方式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发展阶段或形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般规律。恩格斯晚年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完善,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多线"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往往会表现出超常规性,特别是俄国的社会发展道路更具有特殊性。他坚决反对任何"公社"崇拜,否定俄国农村公社本身具有生长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和能力,认为俄国农村公社可以在西欧革命的示范下成为进入社会主义的起点,俄国只有进行革命才能获得新生。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也具有一些区别,而与民粹派的观点则存在根本分歧。
  第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包含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恩格斯晚年还提出了包含精神因素、人民群众等在内的社会发展总合力的思想。
  第四,恩格斯晚年研究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仍然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根据社会发展的最新状况,对未来社会作了原则性的、目标性的预测。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他认为,过渡时期要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要通过合作社逐步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有机的联系,其内在的逻辑线索是:主体对于社会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而是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要根据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而作出正确选择;不管主体对发展方式与发展道路的选择如何变化,但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变,即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实现这一远大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恩格斯晚年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上述见解有很多独到之处,有些直至现在仍被国内外学者奉为圭臬,但也遭到很多误读与曲解。在进行系统化的梳理、甄别与阐发过程中,不难看出,恩格斯晚年并不是经济技术决定论者,他并未放弃选择爆发式飞跃的发展方式,也没有放弃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他更不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相反,他结合主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毋庸置疑,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在面对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这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宝库时,不难发现,很多思想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驻村扶贫作为中国精准扶贫战略体系中的一股重要补充力量,其成效和效应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K村位于新疆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聚居村,也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的深度贫困村。当地贫困历史由来已久,且其贫困的现状、特点、致贫根源等也都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性特征,这些无疑都为当地的贫困治理增加了更高的难度和为当地贫困治理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也为当地的贫困治理赋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开展的一项大范围的结对认亲活动,也是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使民族团结从宏而大的国家政策,深入到人民日常生活之中,使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通过频繁地往来建立一种非血缘但胜似血缘的“亲戚关系”,使“中华民族一家亲”在基层生活中落地生根,进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那么,其在基层是如何开展的,有何问题、成效,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新疆民族团结工作
学位
特色民族村寨的建设与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以及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为田野点,以黄泥堡乡特色民族村寨的建设与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对三个行政村,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在内的共85位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对田野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对黄
学位
蒙古族四胡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流传广、影响大,有群众基础,且独具草原气质和韵味的蒙古族传统代表性拉弦乐器,并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与二胡的发展相比,蒙古族四胡因为历史的原因以及地域的局限性,使蒙古族四胡音乐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通过以两个不同文化乐器之间的对比,揭示其文化内涵,其发展历史、乐器形制、音色特征、演奏风格以及传承方式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通过对两种乐器的比较探究,可
学位
宗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民间祭拜文化属于藏民族庞大的宗教文化,是一种民间信仰文化。受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等多重影响下的西藏工布区域民间祭拜又呈现出其鲜明的地方性。工布区域民间除了对神山、圣湖、圣地的祭拜仪式外,还有丰富的多神崇拜。探讨某地域的祭拜文化,就是发现这个地域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祭拜对象以及祭拜仪式,同时发现这些仪式是如何体现该区域的信仰状态。本文试图用文献查阅与实证的
直贡阿琦,全称直贡阿琦·曲吉卓玛护法神(以下简称“直贡阿琦”),亦称直贡祖婆护法神。在各种史料和民间传说中,直贡阿琦不仅是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巴·吉天颂恭的曾祖母,同时也是直贡噶举派重要护法神之一。历代直贡派高僧大德认为,她是佛教大护法,具有非常大的威力及诸多神通力,护持着佛陀教法。直贡地域的信众对直贡阿琦同样无比信仰,其影响在墨竹工卡境内的民俗文化中可见一斑。本文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运
在民族工作中,民族关系通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体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又影响着民族关系的发展方向,促进各民族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交往交流交融,对巩固和发展好我国民族关系非常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将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提了出来,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
学位
牧民定居工程,是21世纪以来在我国西北牧区广泛开展的,以政府开发项目的模式,以提高牧区经济、恢复草原生态为目标的工程项目。牧民定居工程属微观民族政策,即针对民族需求的某一方面而制定的具体的地方性民族政策,是西北牧区各地政府为落实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而制定的政策措施,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2004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全面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坐落在甘南州夏河县桑科镇北
隆庆六年(1572年),在李太后与冯保的支持下,张居正取代高拱成为新任内阁首辅,开始了自己历时十年的改革。对于张居正改革,时人与今人皆有许多论述,对改革的评价众说纷纭,一些观点甚至截然相反。但毫无疑问的是,张居正对于延续明朝国祚,整顿财政积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笔者认为,张居正改革财政的思想与行为颇有值得借鉴之处,因此想要通过对张居正财政改革的研究对当今我国财税制度改革提出一些参考。  张居正改革内
学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引发了财政领域和理论的研究热潮。李俊生教授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新市场财政学理论,认为财政活动应“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这个核心概念,理论框架体系包括“市场平台观”、“政府参与观”、“社会规则观”和“公共价值观”,该理论完成了对英美主流财政理论的批判和现代财政制度理论基础的解释。  西藏的经济社会经历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特别是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