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指导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基本在高中这一年龄段趋于稳定,对于职业的价值取向也变得逐渐具体,关于未来的人生路径也处于探索和初步规划阶段。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选择自己合适的科目、未来想要进入什么样的学校,这都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种种选择,所以正确的指导高中生们结合自身实际,以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引导是有着极大的发展意义的。新高考自实行以来,传统的高考模式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主要体现在了无论是学生的选科还是学校的招生自主上,毫无疑问这样的改革给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但是,与此同时它也给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学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合理的规划课程和择校,学生也需要尽早的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和未来职业的匹配性,所以引导高中学校更好的贯彻落实新高考的指导思想,就需要根据本校实际切实的改革并优化课程体系,以系统的生涯课程指导体系来满足新高考下高中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针对当下高中生生涯指导课程体系的实施偏差,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为基本方法,从高中生涯指导课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出发,立足于高中生涯指导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开展高中生涯指导课程建构的实践探索。在新高考的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本文以个案研究为重点,以长郡中学为例,围绕学校所展开的《校园模拟招聘会》、《走进新农村》生涯指导课程,总结高中生涯指导课程体系建构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高中生涯课程体系建构的实施策略,希望对当下的高中生涯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通过以长郡中学为例的高中生涯指导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一,高中生涯指导课程存在诸多现实发展问题,构建高中生涯指导课程体系十分必要;其二,高中生涯指导教育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在高中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指导任务;其三,高中生涯指导教育需要多方的协调配合,它是一个完整的课程指导体系;其四,高中生涯指导课程体系仍需要在学校的生涯指导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迎接挑战。
其他文献
为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5th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5G)万物互联以及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6th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6G)泛在连接的美好愿景,卫星通信技术受到了广泛研究。卫星网络覆盖范围广,具备与无人机等创新型设备互通信息的能力且能够提供应急通信。但目前对卫星通信的研究,包括信息传播特性研究、与地面系统
学位
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日本《2022年版制造业白皮书》第一部分第七章第2节的日汉翻译实践,探讨了制造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相关文本的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法。本文旨在为译者提供该类文本的日汉翻译方法案例,并希望读者通过译文了解日本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同时为我国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绵薄之力。本次翻译实践过程中文本的翻译总体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依据,以目的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为指导,
学位
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书法以其独有的形式存在于文化潮流中。宋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涌现出欧阳修、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众多理论家和书法家,他们在不断研究、批评、反思、借鉴前人书法上,开拓出"尚意"的书风,更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米芾就是尚意书风的先驱者。他的早期书法从唐代书家的作品入手,到了后期,却更加崇尚晋人书法,并提出了"卑唐"的思想,文章就从米芾书法风格转变原因入手分析
期刊
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在在行、草、楷、隶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个性潇洒,怪诞使得其行文做书中多了一种自然洒脱之气,由于米芾不喜功名,为此也厌倦书法绘画中多"功名气"。事实上,米芾的书法也是摒弃矫揉造作的"形",其更多是通过内心对于事物的认知来表达一种"意"。下面本文就集晋书之美;率真之美;笔墨之美;多端之美来谈一谈论米芾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
期刊
我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书法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它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形式不断演变与完善,如今已经以一种成熟、健全的形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在北宋时期,大量书法艺术家涌现,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米芾便是北宋优秀书法家的代表,他与黄庭坚、苏轼、蔡襄并称为“宋四家”,由此可以看出米芾在书法领域的地位。米芾的书法作品流露着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同时也体现着
期刊
米芾书法嬗变有四个重要时期,即1082年之前的广泛集古期,1082—1088年刷字风格初现期,1088—1100年刷字风格打磨期,1100年之后的刷字风格成熟期。仔细梳理此四期,可获得这样的启示:一是努力坚持将书法临习、思考和创作相融合的方法论;二是善于利用闲居时间,并将“交游”作为学习和提升的重要方式;三是“定向集古字”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方式;四是具备创作实践和理论素养的双轮驱动,并形成良性互动。
期刊
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及体外力学试验,研究不同组分比的3D打印热塑性聚氨酯(TPU)/聚己内酯(PCL)共混物支架与食管模型之间的生物力学特性,实现对支架植入后食管生物力学表征的预测。采用Abaqus软件对支架植入释放、吞咽收缩和动态迁移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结合力学试验,对食管模型的收缩率、抗迁移力和管壁应力等指标进行量化、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架具有良好的径向性能,能在吞咽压力下保持正
期刊
“以书入画”理论来源于“书画同源”、“书画本同”形成的文人画理论基础,以苏轼、米芾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对“以书入画”风格进行初步探索。元代赵孟頫的接续发展使文人画理论进入鼎盛时期,“以书入画”在理论和技艺上更加成熟、规范。本文将时间维度定位于北宋、元代,分析米芾、赵孟頫“以书入画”风格形成的原因,系统梳理“以书入画”观念的发展到“以书入画”理论的形成,对米芾与赵孟頫“以书入画”的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宋
学位
目的 分析探究食管梗阻患者采用食管支架与经皮胃造瘘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仁怀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食管癌梗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置入食管支架治疗,研究组患者选择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相关指标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
期刊
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穿刺胃造瘘术与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因晚期食管癌于北京市普仁医院行介入治疗且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采取治疗方案,分为经皮穿刺胃造瘘组25例和食管支架置入组23例。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14d),如血肿或出血、堵塞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