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F蛋白互作和酪酸梭菌在抑郁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抑郁障碍中的作用及互作蛋白研究机制
  研究背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行为绝望和思维迟滞,严重时伴有自杀倾向。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3亿人口罹患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过去半个世纪对抑郁症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了进展,然而对该疾病的评估尚缺乏客观、及时的指标,迄今为止抑郁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未阐明,且临床现有的抗抑郁药物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需求。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临床血浆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发现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 PEDF ,亦称Serpinf1)在重度抑郁患者血浆内的表达显著下降。我们观察到PEDF在首次发作未用药的重度抑郁患者血浆内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受试者、双向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且PEDF在抗抑郁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浆内是上调的。在经典的慢性温和型不可预知刺激(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和慢性社会挫败刺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CSDS)抑郁动物模型的血浆和海马中,PEDF的蛋白水平也显著下调。因此PEDF可作为潜在的诊断抑郁症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然而,目前PEDF作用于抑郁障碍的病因学尚不清楚,其诱导的相关蛋白网络及信号转导通路变化亟待进一步探索。
  方法: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携带PEDF靶基因Serpinf1的过表达及干扰腺相关病毒侵染鼠脑对宿主精神行为的影响,对其进行形态学、信号转导通路及神经递质的检测;第二部分,基于膜体系酵母双杂交文库的PEDF互作蛋白筛选,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及PEDF与候选蛋白的互作验证;第三部分, PEDF与候选互作蛋白Grina通过调节NMDA受体活动影响谷氨酸能通路的研究。
  主要的方法及技术路线如下:
  1. 用携带目的基因Serpinf1的过表达及干扰腺相关病毒对雄性C57BL6小鼠进行海马立体定位注射,检测其在注射后的糖水偏好度、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了解宿主是否存在精神行为改变。
  2. 对异常表达目的基因Serpinf1的小鼠海马进行高尔基染色,了解目的蛋白对海马神经突触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了解PEDF对成年小鼠海马Wnt通路信号转导的影响。借助LC-MS靶向神经递质检测技术了解PEDF在海马内引起的神经递质变化。
  3. 构建膜体系酵母双杂交脑cDNA文库,以PEDF为诱饵,筛选其在小鼠抑郁和生理情况下的互作蛋白。运用IPA生物信息学技术将筛选出的互作蛋白构建为PEDF在脑内的蛋白互作网络,发掘与之密切相关的生物信号传递通路。通过邻位连接技术及免疫荧光共定位技术确认PEDF与候选蛋白Grina之间的蛋白互作及亚细胞定位。
  4. 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候选蛋白Grina在抑郁动物模型和PEDF异常表达的小鼠脑内的表达变化,运用qPCR技术探讨PEDF与Grina互作对谷氨酸能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结果:
  1. 在病毒注射后6周,PEDF过表达组(AAV-PEDF)小鼠的糖水偏好度(87.55±1.33%)显著高于过表达对照组(AAV-Veh,78.39±3.95%) ,且前者在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130.27±6.83秒)显著短于过表达对照组(151.29±7.73秒)。与上述结果相反,PEDF干扰组(AAV-shPEDF)小鼠的糖水偏好度(77.90±5.10%)显著低于干扰对照组(AAV-shPEDF , 98.22±0.56%)及假手术组(Sham,96.64%±0.97%),且干扰组小鼠在悬尾试验中的不动时间(225.56±8.70 秒)显著长于干扰对照组小鼠(174.21±15.86秒)。
  2. 在高尔基染色中, PEDF 过表达组小鼠海马的树突棘数(8.87±0.26)显著多于PEDF干扰组的树突棘数(5.67±0.37)和假手术组的树突棘数(7.00±0.29),且PEDF干扰组的树突棘数明显少于假手术组。同时,PEDF过表达组的海马树突交叉显著高于PEDF干扰组的交叉数目。
  3. PEDF过表达的小鼠海马内BDNF、Axin1、DVL3、pLRP6、activeβ-catenin、SYP、PSD95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过表达对照组,Naked1显著低于过表达对照组。在PEDF干扰组的小鼠海马内,上述指标呈相反趋势。
  4. LC-MS靶向神经递质测定提示PEDF干扰组小鼠海马内的谷氨酸水平相较于其对照组小鼠显著降低。
  5. 运用膜体系酵母双杂交技术进行筛选,我们共发现小鼠脑内数百个PEDF的互作蛋白。IPA生物信息学技术提示它们主要与蛋白泛素化、GABA受体信号传导、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谷氨酸依赖性酸抵抗、吞噬体成熟、谷氨酸降解、cAMP信号中的多巴胺Darpp32反馈、Wnt/β-catenin通路、eNOS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相关。
  6. 邻位连接技术(Proximity Ligation Assay,PLA)提示PEDF与候选蛋白 NMDA 受体相关蛋白 1 ( N-methyl-D-aspartate associated protein 1,Grina)在鼠脑及BV2细胞内存在互作。免疫荧光技术提示二者主要共定位于细胞膜上。
  7. 在CSDS抑郁小鼠模型和干扰PEDF注射的小鼠海马内,PEDF的互作蛋白Grina均显著降低,但在过表达PEDF的小鼠海马内,Grina表达显著上升。
  8. RT-qPCR提示,PEDF与Grina在U251细胞系内共同过表达时, NMDAR2A的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但显著低于Grina单独过表达组。PEDF与Grina共同过表达后的谷氨酸脱羧酶GAD1和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EAAT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PEDF单独过表达组。
  结论:
  1. 在体研究发现PEDF对宿主精神行为异常的保护作用,提示PEDF参与调控成年小鼠海马突触生长和 Wnt 信号通路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2. 通过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初步构建了PEDF在脑内的蛋白互作网络,为抑郁症互作脑蛋白网络图谱的绘制及高通量靶点筛选提供前期基础。
  3. 举例阐释PEDF与蛋白GRINA互作在抑郁障碍中发挥的作用及内在机制,其可能对维持脑内谷氨酸能通路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这为后续互作蛋白与抑郁症研究提供新思路。
  第二部分 酪酸梭菌Miyairi588预防小鼠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
  背景:
  肠道微生物组可能对机体情绪和精神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可能通过微生物-肠-脑轴(Gut-brain axis, MGBA)抑制炎症、降低皮质醇水平来减轻宿主抑郁和焦虑症状。少量报道提示酪酸梭菌可缓解宿主应激时的抑郁障碍,然而其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控抑郁进程的机制尚不清楚。
  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用商品化的酪酸梭菌( 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 588, CBM588)预喂养小鼠28天,观察其在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后的行为学变化。用16s测序比较CBM588喂养和清水喂养的CSDS小鼠结肠粪便菌群构成差异。用RT-qPCR验证各组小鼠结肠及海马内炎性因子等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技术了解不同组别内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
  结果:
  1. 社会挫败可引起小鼠抑郁样改变,但CBM588预喂养可部分逆转小鼠抑郁样表型,表现为CBM/Stress小鼠较Placebo/Stress小鼠社会交互增多,糖水偏好度增高,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缩短。
  2. 16s测序提示,在门水平上,CBM588/Stress小鼠结肠粪便内厚壁杆菌门的丰度显著高于 Placebo/Stress 小鼠组。在科水平上, CBM588/Stress 组粪便内的梭菌科( Clostridiaceae )丰度小于Placebo/Stress组, 但CBM588/Stress组梭菌科(Clostridiales vadinBB60 group)的丰度高于Placebo/Stress组。在种水平上,CBM588/Stress组粪便内的毛螺菌( 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 )、柔嫩梭菌(Clostridium leptum group)、同型产乙酸菌(Blautia coccoides)、理研菌(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疣微菌(Ruminococcaceae NK4A214)、罗斯氏菌(Clostridiales bacterium Roseburia)丰度均高于Placebo/Stress组;但是 CBM588/Stress 组的分节丝状菌(Candidatus Arthromitus sp-SFB-mouse-Japan)和猪长链球菌(Streptococcus hyointestinalis)的丰度低于Placebo/Stress 组。主坐标分析( Principle coordination analysis, PCoA)提示两组之间微生物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3. RT-qPCR提示,CBM588预喂养可减少CSDS小鼠结肠及脑内炎性因子、糖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释放,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生成,伴随结肠短链脂肪酸受体FFAR2和FFAR3表达增多。
  4. CSDS后小鼠海马内Iba1及iNOS升高,但CBM588预喂养的CSDS小鼠海马内Iba1及iNOS表达显著少于清水喂养的CSDS小鼠组。
  结论:
  酪酸梭菌CBM588预喂养可缓解小鼠应激时的抑郁样表型,揭示酪酸梭菌可能参与调控小胶质细胞介导的脑内免疫反应,从而影响抑郁进程。这为临床抑郁症的预防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使用放射性核素辅助经肝动脉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embolization,TAE)治疗中晚期肝癌,是目前增强TAE疗效的一种方法。本实验旨在通过筛选四种建立肝癌模型的方法,选取一种较稳定的模型,初步研究4种Re-TDD衍生物TAE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超声导引下悬液细胞肝内接种、多个小组织块肝内接种、较大组织块肝内接种、单个组织块定量接种4种方法建立新西兰
学位
基于图像的信息隐藏技术是近年来信息隐藏技术中最具挑战性、具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它以数字图像为掩护媒体,将需要保密的信息按照某种算法嵌入到数字图像中。阐述了信息隐藏的概念、分类、不同信息隐藏应用的技术要求和常用隐藏算法。介绍了图像的基本类型以及BMP(Bitmap,位图)图像的文件格式。分析了基于图像信息隐藏中常用的最低有效位算法,在传统LSB(LeastSignificantBits,最低有效位
学位
图的交叉数是衡量图的非平面性的一个重要参数,Garey和Johnson证明了计算图的交叉数问题是NP完全的。目前仅确定了少数几类图的交叉数。完全图,完全二分图,广义Petersen图,循环图,顶点数较小的图与路径、圈或者星图的交图是交叉数问题中活跃的研究对象。Kn(o)del图是一种互连网络,研究互连网络的交叉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拓扑性质。本文研究了Kn(o)del图W3,n(n≥8,n为偶数)的
学位
目的:  探讨骨髓有核红细胞比例(Erythroid cells in the bone marrow ,BMERY)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预后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MDS患者,依据红系增生程度分三组,分别为BMERY<15%组,15%≤BMERY<35%组,BM
本文选用NOD.H-2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正常碘摄入基础上接受不同程度的过量碘剂时AIT的程度、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和各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从而将碘、自身免疫和细胞凋亡几个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探讨碘——自身免疫——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碘过量对甲状腺内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凋亡机制在.AITD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方法:分别给予7-8周龄的NOD.H-2小鼠饲以0.05%NaI溶液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指出:哮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学位
PET/CT、是以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为基础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它利用特异性分子作为示踪剂,从分子及基因水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变化。F-FDG应用最为广泛的正电子显像药物。它与葡萄糖转运体、葡萄糖激酶的高表达正相关,与细胞的增殖正相关。PET/CT已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如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良恶性鉴别、治疗后残留病灶与坏死组织的鉴别、肿瘤复发诊断及疗效评价、原发灶的寻找及放射计划的制定等方
学位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导致腰背痛等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进步,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IDD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椎间盘的退变开始于髓核的退变,髓核(nucleus pulposus tissue,NP)的退变表现在具有软骨样性质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主要见于面部。现在有很多疗法可供选择。我们在局部治疗,口服治疗和程序治疗进行研究。局部治疗是氢醌(HQ),壬二酸,曲酸,维甲酸和皮质类固醇。在口服治疗中,传明酸,Polypodium leucotomos和谷胱甘肽。用于程序治疗,化学换肤(乙醇酸和水杨酸),微针,强脉冲光(IPL),单极射频(RF)和激光。然而,对苯二酚是治疗的黄金标准。黄褐斑中的暗斑是由各种因素引
学位
在结肠直肠癌等耐药性癌症中获得化学治疗药物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 通过增强化学治疗剂的活性来鉴定有助于抵抗抗药性作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是控制这种类型的第二种主要发病转移性肿瘤的最佳治疗选择。作为鉴定的生物标志物的RPN Ⅱ已显示出作为结肠直肠和其他恶性肿瘤的良好生物标志物的阳性结果。 该综述着重于描述RPN Ⅱ参与结肠直肠癌的作用和机制,其基于其表达和与影响细胞增殖,生长,肿瘤发生和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