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全球大气化学模式模拟研究东亚地区对流层臭氧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采用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MOZART-4,对东亚及全球03变化进行模拟研究,探讨O3季节及年际变化的原因以及不同类型排放源对03的影响。模式的评估结果表明,MOZART-4对东亚地区近地面二次污染物03、一次污染物CO和CH4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低纬海洋测站相关系数最高达0.93,高纬Mondy测站相关系数最低,但也达0.56。对流层03总量的模拟值与TOMS卫星观测值能够很好地匹配,但由于对流层顶的不确定性,使得模拟结果存在小的偏差。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四季气候平均模拟结果与MODIS资料的对比显示,模式能够模拟出卫星资料中东亚地区的高值区,模拟结果存在的偏差主要由于模式排放源及模拟结果的分辨率较低以及某些地区特殊的地形导致的。
  通过对O3季节变化的分析指出,海洋季风区O3季节变化主要受平流层输入作用的影响;沿海季风区春季高值应该是由强的净的光化学产生及平流层输入的共同作用导致的,且光化学作用对O3的贡献高于平流层输入作用,夏季低值主要由于强的对流输送、弱的平流层输入以及强的干沉降作用导致,秋季的次峰应该主要由于挣的光化学产生作用导致;高污染排放区O3浓度的季节变化由光化学作用导致的;青藏高原主体区O3浓度冬季受平流层输入作用的影响显著,其余季节平流输送及对流作用的影响显著;瓦里关地区O3冬季平流层输入影响显著,6月的03高值主要由平流输送作用导致;非季风区03冬季平流层输入作用影响显著,其余季节主要是光化学及对流作用的影响。季风强弱时期对近地面O3的年际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通过排放源的敏感性试验,1850年以来亚洲大部分地区近地面03的增加主要是与人为活动排放的一次污染物NO及CO有密切联系;闪电产生的NO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中上层,闪电作用对地面03的影响较小,对03的贡献量最大值在300hPa高度处,经向平均03最大值在95°E;北美洲、欧洲及亚洲不同季节03的全球输送机制不同;在对流层中上层经东亚地区的向南越赤道气流作用下,南半球O3的增加主要在对流层中上层,近地面03增加的较少,其中亚洲排放对南半球对流层03增加的贡献大于北美及欧洲。
其他文献
小山姆·巴斯·沃纳(Sam Bass Warner Jr.)生于1928年,是美国著名的城市史学家,曾任美国城市史协会(Urban History Association)主席。沃纳的研究受到了麻省理工-哈佛城市研究联合中心、华盛顿大学城市和地区研究所、国家人文基金的支持。沃纳对于美国城市研究理论的丰富具有较大贡献,他所提出的变量理论、内城外城的概念,为美国城市史研究的发展和理论更新提供了新的角度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利用2010年1月和12月在宣恩和荆州开展的综合外场观测所获取的大气边界层结构资料,重点分析了不同下垫面(山地和平原)的雾气过程中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随时间、高度的变化特征和雾气过程的形成、发展、成熟和消散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大雾在两种下垫面结构下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异同。结果表明:晴天无雾日,宣恩地区的逆温层出现在17:00时左右,但强度较弱,随着时间的发展逆温层底不断抬升,荆州的贴地逆温层出现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NCEP/NCAR提供的一日四次1°*1°全球格点资料和TRMM卫星反演降水资料,对两次较为典型的梅雨期暴雨过程:2010年7月3-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过程,以及2011年6月23-24日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研究大别山地形对两流域暴雨生成发展的影响。论文研究主要方法是利用现有资料,运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2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两个区域梅
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在空间和时间上差异很大。卫星是云监测的主要手段,通过反演还可得到云粒子有效半径等很多云特性参数。云参数对真实云结构的反应能力直接关系到这些参数的应用的准确性。细致了解云的微物理特征参量不仅有助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对天气系统的精细化分析预测,有助于对人工影响天气可播区和播云效果的判定,同时对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卫星3.7μm通道被广泛用于反演云粒子有效
学位
越赤道气流作为南北半球物质、能量和水汽的输送通道,它的季节内变化引起台风水汽源变化,影响台风的生成频数和路径。本文研究了越赤道气流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特征在台风季节预报中的可行性。台风路径在传统的西行、西北行和转向路径分类基础上细分为7种,运用NCEP/NCAR分辨率2.5°x2.5°全球水平风场1979-2010GIRB数据进行30-60
本文利用WRF模式设计两个数值试验(CCN试验:背景场云凝结核浓度为2000cm-3;Ctrl试验:背景场云凝结核浓度为300cm-3)来模拟气溶胶对登陆台风“莫拉克”(2009年第8号台风)降水、强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凝结核浓度增加引起台风主体降水量增加,增幅最大区位于外雨带,且降雨量大值区呈片状分布,原因在于气溶胶增强了外雨带中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团,使其降水量增加,外雨带降水增加的同时消
学位
运用数值模式模拟和预测台风路径、强度、结构、环境要素分布,是台风预报的重要手段。数值模式的模拟与预测性能,直接影响预报效果。目前在我国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中尺度模式被广泛用于台风研究和台风预报,本文针对两次再入海台风事件,均为当时模式预报不理想个例,运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再模拟,并重点考虑几项模式中可调因子,探讨这些影响模式模拟与预测效果的因子在台风再入海